半吊子是什么意思(半吊子河南话什么意思)

“半吊子”和“二百五”的来历

“半吊子 ”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半吊子 ”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 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而铜钱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般都是圆形方孔 ,为了方便携带和计算 ,人们就开始把铜钱用绳子串起来 ,这种串钱的绳子被称为“贯”;比如《史记平淮记》书中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意思就是朝廷积累的钱太多 了,以至于串钱的绳子都烂了 ,导致钱币不好统计。

“半吊子”和“二百五”的来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贯”又发展成了货币计量单位。“一贯”相当于一千文(因为铜钱的正面是文字,所以一枚铜钱又称“一文” )。再到清代 “一贯”又被称“一吊”。所以一贯钱又叫一吊钱,而半吊(就是五百文)是一吊的一半,不满一串,不成一吊(谐音不着调)。所以人们就用“半吊子”, 来比喻那些不好的人或事物 。有些人可能觉得把一些人成为半吊子 ,似乎还不够狠 ,于是更狠的 是把半吊子再打对折 就成了二百五。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二百五”这个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国初年;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

“半吊子”和“二百五”的来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