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使用微信的人是谁

第一个使用微信的人是谁

每天早晨给老友们发微信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都发微信问候的人,”所以说张小龙写Foxmail,感性的人喜欢写朋友圈,”已经将微信送上轨道的张小龙,就是每天早上发微信互致问候的人,1200万卖掉Foxmail2000年的张小龙,对张小龙来说。

第一个使用微信的人是谁

毋庸置疑肯定是张晓龙啊!被誉为“微信之父”!

198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广州工作,从事软件开发。此后,他开发了一款优秀的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

喜欢鼓捣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

1987年,张小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电信系,对于互联网知识甚是感兴趣。大学时期,他的专业课成绩十分优异,对新事物也特别感兴趣,那会C语言才刚刚诞生,他就把C语言学的融会贯通,他是全系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除了计算机软件,硬件他也很在行。不仅如此,张小龙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无论什么,只要稍加练习,总能业余高手水平。兵乓球、桌球、保龄球、象棋、围棋玩起来总是在同学里是最厉害的。他的老师是这样评价他的“喜欢鼓捣电脑,喜欢睡懒觉的年轻人。”

叛逆的状态缔造Foxmail

1994年,24岁的张小龙研究生顺利毕业,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当时来说,这是份铁饭碗的工作,让周围的朋友都很羡慕。但张小龙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份工作太死板了,每天的工作都一样,他给还有好多知识运用不上,抱负施展不开。于是他放弃了这铁饭碗的工作,投入了他想要的互联网行业中。早期,在互联网创业者大多选择某一个领域做一款产品。比如马化腾做社交软件QQ,李彦宏选择搜索引擎做百度,张小龙也不例外。“当你的付出与回报相差太远时,当你的才能被遏制的时候,你会投入全身心去选择完成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作品。”所以说张小龙写Foxmail,是对现状不满的一种叛逆。他从96年97年,从1.0到2.0,完全是一种写好它的冲动。但他会把全部精力投放进去,有的时候,他为了程序上的细微之处,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但是当foxmail完全出来的时候,这个程序对张小龙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技术的挑战了,大量用户罗列的功能的改进和增加使张小龙慢慢失去了激情。在张小龙看来,一个人可以凭激情来做事,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维持长期的激情?张小龙认为激情可以在初期让事情做得很好。1997年,张小龙自使用己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迅速凭借口碑达到400万用户。而腾讯当时只有10万用户。Foxmail被誉为唯一能与微软Outlook对抗的邮件软件。

1200万卖掉Foxmail

2000年的张小龙,有些灰心。而2000年,也是互联网泡沫开始的头一年。在Foxmail2.0版本后,张小龙已很少更新了,每晚看着用户发送来的鼓励邮件,手不离键。在某次与朋友的交谈中,他说出了他的想法想把foxmail卖掉,然后自己独自去美国。1998年9月,刚刚出任金山总经理的雷军联系张小龙,希望购买foxmail。雷军早已看上张小龙的foxmail。张小龙随意给出15万元的报价,雷军直接同意。但最后并没有顺利谈成,仅出任金山总经理一个月的雷军因事务缠身,负责接洽的研发人员又觉得,这么个软件,金山用1-2个月也能做出来。于是,这事就没影了。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到来,寒风萧瑟。此时,Foxmail的工作无法激起他的事业热情,在技术上张小龙很少优化更新了。他打算回到互联网创业的正轨上来,卖掉Foxmail。好运就这样找上门来,博大互联网公司开价1200万元收购Foxmail,仅仅两年时间从15万元飙升到1200万元。

入驻腾讯,完美逆袭

卖给博大后,Foxmail每年都有若干更新。可最终博大互联网公司还是走向了落寞。2005年3月,博大互联网公司将Foxmail团队以及张小龙打包转让给腾讯。包括张小龙在内,只有20余人,用户不到500万。腾讯看重的是Foxmail的技术和客户。当时,国内互联网用户刚刚超过1亿,未来3、4年内,互联网用户会有成倍增长。马化腾认为,这段时间,是腾讯争取客户的关键时间。而在Foxmail的500万用户中,其中有300万用户是腾讯此前所没有覆盖到的。腾讯的出现是张小龙互联网生涯的又一次转折。当时的腾讯正在面对MSN的强势竞争,马化腾希望有办法可以使旗下的QQ邮箱能打垮其Hotmail,于是张小龙迎难而上,2007年,QQ邮箱因推出“超大附件”等功能一举成功,成为中国用户人数最多的邮箱,张小龙团队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被腾讯收购后,张小龙的Foxmail团队一直偏居广州,成为腾讯的广州研发部,其间四处突围尝试,直至2011年微信上线。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小龙的幸运在于腾讯较为灵活的机制,2010年年底,决定做微信产品时,他只是给马化腾写了一个邮件建议腾讯做移动社交软件,做了几点说明,它表明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通讯工具,而这种新的通讯工具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马化腾很快回复邮件,赞同张小龙的想法。在微信起步阶段,马化腾亦给予其较大的资源倾斜。2010年11月,微信立项,张小龙带领广州研发中心的几十个人开始尝试做中国的Kik。2011年1月24日,iPhone版微信面世。2011年10月左右,马化腾号召每个腾讯员工使用微信。并且让其作为负责人带领腾讯广州研发部开始这个项目。2011年年初,微信ios版正式上线,但用户增长并不理想。张小龙突然意识到在微信上是否过于理性,增加一些文艺或者人性的元素会不会更好?在讨论摇一摇的界面设计时,张小龙本来想用维纳斯或者大卫雕像,但考虑到“裸露”可能带来问题,就换成了一朵花。面对年轻学生“粉丝”,张小龙则建议他们多读读哲学类的书,即使从事技术工作,哲学也有助于“了解人性,而非所谓用户需求”。还有一个细节便是,对“已送达”状态的处理。张小龙认为,与邮件显示“已送达”不同,作为实时沟通工具,微信显示“已送达”则会给接收消息的人带来压力,影响用户体验。在微信几个版本的升级过程中,也不乏有对微信的批评和质疑之声,例如发朋友圈文字太困难、微信缺乏商业化能力等。对这些,张小龙不解释不回应。《商业价值》主编、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认为,张小龙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极客精神在中国的可能性:能理解用户需求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像张小龙这样,不是简单迎合,而是引导并让用户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微信的速度

2012年初,微信用户过亿,张小龙一举成名。2013年6月初,微信5.0版本面世,对微信公众号做了折叠和调整,明确表示“微信不是营销平台”。根据《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而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微信这一年来直接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张小龙本人亦从小圈子熟知的技术牛人变为众人知晓有些的“微信之父”,甚至被“神化”。马化腾还撂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能不能达到另一个高度,就看微信了!”他给了张小龙足够的空间时间财力资源。

乔布斯的“东方信徒”

“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在知乎社区上,张小龙回答道:“说明纯粹也能成功。”已经将微信送上轨道的张小龙,或许从内心深处,仍希望坚持这种纯粹。张小龙认为乔布斯的成功源于纯粹,微信也一样。

目前,微信承载着腾讯在移动端很大的希望。腾讯已将微信的国际化视作整个公司国际化的尝试。对张小龙来说,随着微信的扩展,自身对微信的控制力会减少。对马化腾来说,张小龙和微信则有除了产品、平台之外的更大意义:成为腾讯自我革新的“鲶鱼和杠杆”。

一位中年小学女教师几乎把她的所有生活都晒到微信圈里,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的人喜欢记载,喜欢写,与孤独与否完全无关。一般来说,感性的人喜欢写朋友圈,也说明此人简单,单纯,乐于分享,也完全明白自己想要的珍惜得东西。我也写朋友圈,工作,社会,美景,感悟,朋友,生活快乐的点滴。开心的人就愿意写。所谓的孤独评判就是一个笑话。

一直希望老了有时间的时候说不定有这些素材可以写点什么。因为人到老年,记性会差。记下来,可能有用。

因为从小,就以写作见长,也一直几十年喜欢阅读,思考,总结。于是就常写朋友圈。

而且我的朋友圈与我的工作还关联较大。因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育学生之外,还需要学习思考心理学教育学,需要把一些好的理念,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所以这方面的文章心得也很多。

比如青春期,学生们中出现的问题,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比如我就反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暴打孩子,并写明这种做法对孩子人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再比如通过多次例比,归纳,观察到唠叨的父母,孩子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我也会在朋友圈写下来。提醒父母亲注意改变。

我的朋友圈也是让家长看到孩子们活动,学习,可爱,调皮的地方。优秀的加之表扬。不良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改良的方法。我的朋友圈也会是学生优秀范文的竞技场。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自己的成果。

由于跟学生互动较多,我的朋友圈还是很多届学生和我交流互动的场所。因为我坚持只有毕业了的学生才能加我微信,我能看到他们的生活,学习和进步,也可以用于激励现在的学生努力前行。

我的朋友圈还有优秀电影,英语歌曲,英语节目的推荐和转发,比如著名的英语演讲,供自己再学习和家长转发学生学习。

还有人说,闲人才发朋友圈。感觉我还挺忙的,但是喜欢能够也许有点美好时光的分享和留存。

对于教育者来说,思考,写作,反思,学习都终身陪伴。朋友圈也让我见识了很多别人家的美好。别的同行朋友家长优秀的圈子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同一件事,圈子里的互动也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有朋友每天感恩三件事,日行一善,传播互助美好。也有朋友互相介绍好电影好书。还有针砭时弊,表达自己观点,手工制作,穷游攻略等等的东西都让我快速学到很多东西。

看了我的解释,你还会觉得中年女教师爱发圈子有问题吗?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方式表达。所以,管人家朋友圈怎样的人才是无聊。不喜欢就屏蔽。我自己的三分地,不违法违纪,我乐意,请停止你的乱嚼舌根。我快乐我喜欢就好。

每天早上都发微信问候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退休之后,就是每天早上发微信互致问候的人,下面,说说我的感受和看法吧:

每天早晨群里互发早安等问候语,是当下社会特别是退休人群相互联系、互致问候的生活习性,或者说是退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中老年人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生活态度的写照。

我是2020年退休的,退休之前,每天早晨都要刷《学习强国》,既是政治学习,也是政治任务,久而久之,养成了早晨一睁眼就刷屏的习惯。退休后《学习强国》不刷了,每天早晨醒来后,还有点不习惯,只好刷刷《头条》,但对每天早晨互致问候的微信不以为然,认为都是退休后闲得慌的人,打发时光而已。

正在此时,一位先于我退休的老友和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事,每天清晨不厌其烦、不辞辛苦地给我发问候微信,刚开始,我也是出于礼貌,时有时无地回复一下,完全不当回事,自认为TA们可能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自动放弃,我也就清静了。谁曾想,这一发就是两年啊!天天如此,而且是点对点。他们这为了真挚友情互致问侯、彼此牵挂的情愫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难以释怀。人们啊不能老是仰视远方的美景,而忽略了眼下的景色,漠视了老友的善意,友谊的果实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耕耘。于是,我也开始主动互发微信,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了,如果哪天忘发,心里好像缺了点什么。现在,每天早晨给老友们发微信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乐此不疲。

其实,每天早晨群里互发早安等问候语,是当下社会特别是退休人群相互联系、互致问候的生活习性,或者说是退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中老年人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生活态度的写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被快捷便利的网络所替代,所以,每天早晨发微信互致问候,也就成了新时代人们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

一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友谊和牵挂,人的一生不知会有多少个同事、朋友相伴,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剩下的都是挚友了,特别是当人们退休后依然保持联系或牵挂,这是非常难得的,应当珍惜。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真诚,退休后能与同事老友保持联系,足见其彼此之间友谊的深厚和情感的真挚,彼此问候、相伴到老也不失为夕阳西下的一丝暖意和美景。三是有着满满的仪式感,早晨刷屏已成为当今人们的行为习惯,无论男女老少莫不如此,早晨一睁眼,人们首先拿起手机刷下屏,看有什么感兴趣的新闻,宛若皇帝每天批临朝理政,批示大臣们的奏章一般神圣,作为已退休的中老年人,每天早晨给好友同事发个早安问候的微信,心中也充满着满满的仪式感,标志着一天新生活的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