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带动了哪些产业 | 电脑的发展

电脑带动了哪些产业 | 电脑的发展

电脑的发展

1.第一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主要特点是: (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大, 成本高。 (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储存部件,容量很小, 后来外储存器使用了磁鼓储存资讯,扩充了容量。 (3)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 (4)没有系统软体,只能用机器语言和组合语言程式设计。 

2.第二阶段 电晶体计算机 (1958~1964年) 主要特点是: (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贮存器,采用磁碟/磁鼓作为外储存器。 (3)开始有了系统软体(监控程式),提出了作业系统概念,出现了高阶语言。 

3.第三阶段 积体电路计算机 (1965~1969年) 主要特点是: (1)采用中,小规模积体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从而使计算机体积小,重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2)采用半导体储存器作为主存,取代了原来的磁芯储存器,使储存器容量的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增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3)系统软体有了很大发展, 出现了分时作业系统, 多使用者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体资源。 (4)在程式设计方面上采用了结构化程式设计,为研制更加复杂的软体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4.第四阶段 大规模、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18800只电子管。

1.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

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话、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伜步走向家

电脑的发展史英语

软件的英文:software

software 读法 英 [ˈsɒftweə(r)] 美 [ˈsɔːftwer]

n.软件

短语:

computer software 计算机软件 ; 电脑软件 ; 电脑软体 ; 软件

Software Quality [计] 软件质量 ; 软体品质 ; 软件品质 ; 软件特性

Backup Software 备份软件 ; 文件备份 ; 备份容灾软件 ; 再进行备份容灾软件

software prototyping 软件原型开发 ; 软件原型法 ; 软体雏型 ; 软体原型

例句

Support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If you like this game, BUY IT!

支持软件开发者,如果您喜欢这个游戏,请购买!

扩展资料

software的近义词

package

英 ['pækɪdʒ] 美 ['pækɪdʒ]

n. 包,包裹;套装软件,[计] 程序包

adj. 一揽子的

vt. 打包;将…包装

短语

Large package 大包 ; [纺] 大卷装 ; 大包装

package import 成套引进 ; 包的导入 ; 包导入

package system 组装式仪表 ; 包系统 ; 及包机制 ; 包加载机制

Package limitation 单位责任限制 ; 赔偿责任限额 ; 任限制 ; 打工的地方责任限制

例句

1、I got this package from the mailman yesterday.

昨天我从邮差那里拿到这个包裹。

2、You can have your package insured against loss or damage.

您可以有您的包裹被保险人对损失或损害。

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

自1946年第一台电脑诞生起,至今不过短短半个多世纪历史,然而,它的发展之迅速、普及之广泛、对整个社会和科学技术影响之深远,是任何其它学科所不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脑已经发展了四代,现在正向第五代电脑发展。

第一代电脑叫做电子管电脑,体积庞大,可靠性差,输入输出设备有限,内存容量只有数百字到数千字,主要以单机方式完成计算,数据表示为定点数。

第二代电脑叫做晶体管电脑,用铁淦氧磁心和磁盘作为存储器,体积和质量比电子管电脑小,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代电脑叫做集成电路电脑,包括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铁淦氧磁心存储器,采用了微程序控制技术。

第四代电脑叫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脑,主存储器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多媒体电脑。

电脑的发展英语手抄报

提供一部英语电影 忠犬八公的故事 Hachi: A Dog's Tale (2009) 资料压缩包,见附件。

如果看不到附件,请用电脑访问。下载附件后,解压,就是影片的英文介绍、英文影评、英文台词文本文件。

手抄报的制作也比较简单,按照下面的图片手绘一个小海报,把上面的素材组织剪辑一下抄写上去,就完成了。

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图片

一共有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

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在1956年到1964年。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在1964年到1970年。

第四个发展阶段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是1970年至今。

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1、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很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众多软件企业、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2、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大中小型电信服务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3、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4、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邮电、交通等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

电脑的发展英文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当时年仅24岁。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 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1500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疑问

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媒体上都会出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上世纪1946年由美国人毛克利(John Mauchly)发明的ENIAC文字记载,但另一种说法却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 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先生在1937年至1941年间开发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

而在国内的朋友们竟很少有人知道此事真相, 不少国内的作者在他们的专著、教材中,甚至科普活动中,仍然宣传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因此,做为一名IT工作者有必要本着科学的精神,替前人 澄清事实,希望通过此文有助于纠正这个在国内知识界长期存在的重大学术误会,以正视听。

经证实,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应为“ABC”。1941年,“ENIAC”的发明者之一莫科里在阿坦纳索夫家借住5天,借此机会盗取了研究成果及想法,之后与埃克特一起制造了“ENIAC”并申请了专利,被世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而阿坦纳索夫并未重视自己的重大发明“ABC”,学校也没有重视此项发明,并拆掉了“ABC”。后经过美国法院判决,推翻并吊销了莫科里的专利,“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想法是来自约翰-文森特-阿坦纳索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