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防治(糖尿病防治知识)

一、何谓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三、9类糖尿病高危人群

1、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在5.6~7mmol/L之间,)或葡萄糖耐受减低者(糖耐量餐后2小时在7.8~11.1mmol/L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的一方、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有糖尿病病史的,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出2倍以上;

3、体型肥胖者,尤其那些“大肚子细腿”的人,不仅容易患糖尿病,而且常常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

4、已经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早发冠心病者;

5、以往怀孕时曾有过血糖升高或生育巨大儿(体重4公斤以上)的女性;

6、出生时体重较低或婴儿期体重比一般小孩轻的人;

7、年龄≧45岁且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者,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自4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

8、吸烟、体力活动少、生活压力大和精神持续紧张者;

9、长期使用一些影响糖代谢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四、糖尿病人饮食禁忌

1、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糖尿病人在饮食上是需要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的。比如小动物的内脏、蛋黄、肥肉、蟹黄等食物,这些食物吃多了会加重糖尿病人代谢的负担,容易引发高血脂,导致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2、控制淀粉含量食物的摄取:糖尿病人对于含有淀粉的食物也是需要控制摄入量的。因为淀粉会被我们人体分解,从而转化为糖。比如土豆、大米、番薯、玉米等,这些食物都含有淀粉,一旦吃多了之后就会导致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所以也是需要控制的。

3、不要吃含糖类的食物: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是不可以吃含糖类的食物的。比如糖果、甜品、果汁、冰激凌等。因为糖尿病人本身体内糖的代谢就已经出现了紊乱,再食用这些东西就会导致情况更加严重,所以是一定要加以控制的。

4、不要喝酒:糖尿病人是不能喝酒的。因为酒里面的酒精会导致糖尿病人的血糖出现波动。如果空腹喝酒会导致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严重偏低,而且喝醉了之后又不能及时的发现血糖表变低的症状,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糖尿病人在服用一些降血糖的药物,这时候还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五、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原则: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2、运动种类: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3、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应结合个体的体能状况和运动水平,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目标心率为个人最大心率的50%~75%,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为12~13级。糖尿病人开始参加运动时,运动中有点累或稍累即表示中等强度运动。1型糖尿病应避免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运动。2型糖尿病人还可进行强度低、频度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

六、运动时间

1、以保持健康为目的体力活动每日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糖尿病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待训练半个月到一个月时,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增加到40~60分钟。健康状况的糖尿病人可以间歇进行运动,即运动与休息时间的比为1:1,如步行2分钟,休息2分钟,运动时间加起来为10~20分钟。

2、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运动

(1) 糖尿病合并酮症、低血糖(14mmol/L)者;

(2) 糖尿病合并肾病、视网膜出血感染者、糖尿病足;

(3)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未被控制或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病史的

患者。

七、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护理应注意如下方面

1、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2、学会尿糖定性实验,家庭常用试纸测量血糖。

3、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采用清淡饮食,使菜谱多样化,多食蔬菜。

4、应用降糖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注意皮肤清洁,尤其是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痈和创伤时要及时治疗。

6、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7、出现疲乏、饥饿感、心慌、出汗时,表面为低血糖反应,可口服糖水并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