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际语用学

什么是语际语用学

本文目录

  • 什么是语际语用学
  • 语言学 pragmatics的问题
  • 什么叫语义学和语用学
  • 语用学有哪些理论
  • 英语语言学中的语用学(Pragmatics)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吗 急急急!在线等!!追加分数!!!!!
  • pragmatics名词解释是什么
  • 怎么用Pragmatics 解释Dogs are not allowed
  • pragmatics是什么意思
  • 语义学和语用学有何区别
  • syntax和semantics的区别

什么是语际语用学


广州外国语学院 何自然 一、语际语用学属于跨文化语用学 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简称ILP), 顾名思义,涉及到两种语言.两种语言之间的中介语(或过渡语,即语际语言)又与第二语言(包括外语,下同)习得有关.而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语际研究以前曾有语际音位学、语际形态学、语际句法学和语际语义学.现在,语际语用学的论题也出现了.语际语用学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领域,涉及到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应用的种种问题.语际语用学着重探讨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实施第二语言的语言行为和如何理解这些行为.语际语用学常常定义为“研究非母语的第二语言操作者在使用和习得第二语言行为时的模式.“(Kasper, 1989a).根据这个定义,语际语用学属于跨文化语用学,它的研究包括跨文化交际中是否一定会形成中介语;这种中介语是否来自语言接触;它是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语体.当然, 语际语用学的研究仅仅着眼于跨文化交际中操用第二语言时产生的中介语未免太过于局限了.有学者(Blum-Kulka, 1991)曾经对以色列的美国移民使用源发语(source language,即母语)和目的语 (targetlanguage,指第二语言----英语)的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用母语或英语交际时,他们实际上都在操用一种与源发语和目的语都有关、但风格上却与这两种语言迥异的语际语言(或理解为一种中介语语体). 接着又有学者在探讨言谈应对社会语言学(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时,通过跨文化交际的语用研究和老幼数代移民的语用行为差异研究,最终证实了中介语语体的存在(Gumperz, 1982).他们指出,移民中年轻一代的源发语(母语)有的已带有明显的中介语特征,这些年轻移民自己也承认,他们在操母语时已不再遵守操母语时公认的文化标准(如生活在外国的中国年轻移民在接受别人的邀请和提供时,他们已不再按传统的谦虚方式作表面的婉拒;再如日本人用母语交谈时,现在也比以前直接,更接近西方的谈话方式了).以上情况说明,语际语用学不但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第二语言时产生的语际语言,而且研究操用第一语言(母语)时为何导致使用中介语语体.总之,语际语用学可以研究跨文化中介语语体如何形成,也可以研究中介语形成和变化的条件,研究中介语和源发语的关系,中介语的交际效果.目前世界上从事语际语用学研究的学者大都是操用第二语言的非本族人,这反映了这个学科主要特征是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 语际语用学同普通语用学研究一样,探讨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过程,考察话语的使用规律; 但普通语用学经常接触到的言语交际策略问题与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言语交际策略,重点有所不同:普通语用学研究的言语交际策略是以认知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学模式作为研究基础的,而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言语策略,其理论与实践均纯粹来自描写语用学,特别是跨文化语用学.普通语用学研究的言语交际策略,其主要内容是考察语言学习者如何确定所指称的事物; 而语际语用学研究的言语交际策略,其重点却放在以言行事行为和礼貌策略等理解和运用方面.二、语际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A.语际语用学研究如何理解语际语言中的话语 语际语用学研究语用理解(pragmatic comprehension),早期着重研究语言学习者对以言行事意图(illocutionary force)的理解和对礼貌手段的识别.前者要学会如何对待间接言语行为,懂得语言形式和语境在理解以言行事意图时的作用,谙熟导致理解困难的各种因素.Carrell (1979)曾表明,第二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会依靠他们的推理能力来理解会话含意.他们唯一的理解障碍是他们的“自以为是“.这种理解障碍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或者是违反了关联准则导致的.Bouton (1988) 对文化背景足以影响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点很感兴趣,他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分成6组进行试验,结果找到十分显著的差异:来自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台湾的学生,他们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识别能力相似;而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学生又是另一个类型.Bouton认为,除了文化背景会影响语用含义的理解之外,如果间接言语行为是违反关联准则的,学生们较易理解;如该言语行为违反的是量的准则,那么无论英语是母语或不是母语的学生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至于语言形式和语境在理解间接言语行为时的作用,有学者发现,不论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英语能力如何,他们主要依靠的是英语的语言形式;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小孩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语用理解,依靠的都是语境信息,而不是语言形式.其他一些研究发展语用学 (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的学者则支持后一种意见.也有对上述两种对立意见持平的.例如,Gibbs(1983)提出一种“规约意义模式“ (conventional meaning model).通过一系列的试验,Gibbs表明:如果语言形式和语境是规约性的,听话人就会按字面意义来直接理解话语;如果没有提供合适的(或熟悉的)语境,而且话语又是新的、非规约性的,那就会出现一个从字面意义到非字面意义的理解加工过程. 至于礼貌手段的识别,学者们也作过慎密的观察:英语不是母语的学生在规约的手段和形式的范围内完全具有分辨礼貌程度的能力, 尽管他们在礼貌概念上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英语学生在判断礼貌句型(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礼貌标记词(“please“),以及各种礼貌表达法方面,同操英语的本族人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在运用时态和情态词(modals)来表达有礼貌的请求时,存在词语价值判断方面的差异:受试的美国人认为,用肯定词语来表达的请求 (positivelyworded requests)比用否定词语表达的请求(negatively worded requests)显得更有礼貌;但受试的日本学生在这方面的判断就不同. 学生对礼貌的表达方式在认识上不一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者们发现,要用第二语言表达礼貌,人们往往以自己的母语习惯作为依据,只是依据的程度各有不同罢了.如日本学生用英语表达有礼貌的请求时喜欢用否定词语,因他们用母语请求别人做某事时,为了礼貌,用的多是否定结构;西班牙的英语学生因认为自己的母语在表达请求时过于礼貌,故在正式场合表示请求时就没有把它的礼貌表达方式套用到第二语言(英语)上来.可是,母语是希伯来语的学生要用英语表达有礼貌的请求和道歉时,就感到英语过于直率而习惯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不过,随着他们在英语(第二语言)国家生活时间的增加,他们对英语过于直率的容忍度也就相应增加了. 非本族人使用第二语言时的礼貌方式是否准确,并不取决于他的第二语言的能力,而取决于他在第二语言的国家生活时间的长短和他与当地人接触的频繁程度.例如,长期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所采用的礼貌方式更接近美国人,而大大不同于在日本的日本人.因此可以说,礼貌手段不是语用语言的问题,而是社交语用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学者作过大量的考察.他们指出,礼貌手段往往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摆脱不了以自贬的方式来表示礼貌(Gu, 1990);日本学生认为美国社会比日本社会更能忍受“遭到拒绝“,因此,他们认为操英语时直截了当地提出拒绝也不会不合适(Robinson, 1992).从社交语用的社会因素的角度研究礼貌,还包括人们如何认识礼貌,研究礼貌是否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有变化,则这种变化又如何反映在表达礼貌的语句之中.

语言学 pragmatics的问题


我拿大白话解释给你,pragmatics语用就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使用涉及到因人因时因地选择何种语言的问题,所以跟语言使用者、使用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形式与意义,语用学把语言放置在环境中分析。
下面是找到的文献:
Pragmatics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ways in which context contributes to meaning. Pragmatics encompasses speech act theory,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alk in interaction and other approaches to language behavior in philosophy, sociology, and linguistics. It studies how the transmission of meaning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e.g. grammar, lexicon etc.) of the speaker and listener, but also on the context of the utterance, knowledge about the status of those involved, the inferred intent of the speaker, and so on. In this respect, pragmatics explains how language users are able to overcome apparent ambiguity, since meaning relies on the manner, place, time etc. of an utteranc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other speaker’s intended meaning is called pragmatic competence. An utterance describing pragmatic function is described as metapragmatic. Pragmatic awarenes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es only through experience.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365186.html

什么叫语义学和语用学


1、语义学与语用学的概念不同:
  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由西方学者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同它的使用者及其使用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语义学又称作词义学,对中文等方块文字而言,则称为字义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词语,是词汇学的一个分支,是广义词汇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语义学是以语言学观点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专门研究词的词汇意义和词义变化。
  2、语义学与语用学的研究方面或对象不同: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词和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语义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找出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让人们更准确地使用词语。它是研究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学科,也可以指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
  语用学研究言语行为和语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自然语言中表达客观物理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是语言里的理性面向。

语用学有哪些理论


关联理论、会话含义、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1、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由斯珀伯与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以关联性概念与关联原则为基础分析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理论。

关联原则包括:认知原则,即人类的认知倾向于与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交际原则,即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都应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在关联理论中,关联性被看作是输入到认知过程中的话语、思想、行为、情景等的一种特性。

2、“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首先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话含义”理论以其新颖重要的内容引起了哲学界﹑ 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3、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语言哲学学说。英国奥斯丁提出,美国塞尔等人加以发展。奥斯丁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这类言语行为。语言分析哲学的中心课题应该是研究这种言语行为的本质和内部逻辑构造。

4、“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

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5、1983年,英国著名学者Leech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阐述了礼貌对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他首次提出了礼貌原则,认为礼貌原则与Grice的合作原则是交际所遵循的两项原则。Leech把礼貌原则分为六大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关联理论

百度百科-会话含义理论

百度百科-言语行为理论

百度百科-合作原则

百度百科-礼貌原则


英语语言学中的语用学(Pragmatics)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吗 急急急!在线等!!追加分数!!!!!


是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两个基本原则,尽管有其自身的缺陷,但是在解释语言现象等方面仍不失其经典型。几年来,语言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则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如顺应论和目的原则等。

pragmatics名词解释是什么


pragmatics是语用学,语用学是指现代数理逻辑符号学分支之一。

关于符号或语言符号(语词、句子等表达式)与其解释者关系的学科。美国莫里斯在提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分时,认为语用学是对指号和解释者的关系的研究,即研究指号在它出现于其中的行为范围内的起源、用法和效果。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utterance),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话语意义的研究不同于对抽象句子的研究,它牵涉到交际双方及其交际意图、语境和施事行为等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怎么用Pragmatics 解释Dogs are not allowed


画图解释。
在软件上面,可以进行画一幅图来直观明了的表现出解释Dogsarenotallowed,可以明确的表现出这句话的意思,狗是不被允许的。
Dogsarenotallowed,是一句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指狗是不被允许的。

pragmatics是什么意思


pragmatics
英[prægˈmætɪks]
美[præɡˈmætɪks]
n.语用学; 语用论;
[例句]Pragmatic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or irony study.
摘要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语义学和语用学有何区别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风向开始有所转变了,随着Relevance Theory及其他理论的开发,语用学和语义学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Carston和Recanati两个人分别指出,即使没有指称词,一句话的语义含义有时候也必须考虑到语境,语义学的研究,特别是真值语义理论,也必须包含对语境的研究;在语境的影响下,一句话的语义含义可以稍微偏离其字面所述,而这依然算是语义学的研究范围。这样的情况在Relevance Theory的著作中有着仔细的阐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我花了三十九英镑的时候我跟朋友说“啊今天我买了四十镑的吃的”。在这个时代的语义学里,我们开始允许语用推断的出现。语用学则开始逐渐转向,变得只研究“与字面差得特别远”的含义,也就是用了特别多的语用推断的、明显的“非字面含义”,比如用“你能把盐给我吗”来表示“给我盐,少废话”(非直接用法)、“英国天天是晴天”来表示“英国的雨太多了我真讨厌这种天气”(反讽)等。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的语义学理论明显分为两支,一支完全不允许语境的影响,要求解释者除了指称词和消歧义以外完全靠拢字面所述,这一类理论以各类formal semantics及其后续继承者为代表,称为minimalist semantics(因为语境的影响是“minimal”的)。还有一支则允许语境的影响,认为语境在语义解释里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甚至有学派认为“完全跟从字面意义的语义含义是不存在的,语境无论如何都会影响语义”,这一类理论被称为contextualist semantics(因为context始终要起到作用)。


syntax和semantics的区别


syntax
英 [ˈsɪntæks] 美 [ˈsɪnˌtæks]
n.
语法; 句法; 句法规则[分析]; 语构
His grammar and syntax, both in oral and written expression,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e average.
无论口头还是笔头,他的文法和句法都非常出众。
semantics
英 [sɪˈmæntɪks] 美 [sɪˈmæntɪks]
n.
语义学; 词义学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are both linguistic studies of meaning, but they are different.
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对意义的语言学研究,但两者是不同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