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感觉影视剧中特种部队经常用M249现实又是怎样呢

为啥感觉影视剧中特种部队经常用M249现实又是怎样呢

为啥感觉影视剧中特种部队经常用M249现实又是怎样呢

单兵(演员)能扛得动,不算太费劲,弹链供弹火力又足够猛,射速又足够快,M249本身就特别适合影视剧中show火力的展示,再加上本来M249就是美军的班用机枪,它的原型FN Minimi的影响力也足够广,全世界装备这机枪的国家非常多。

关键是,长得也不错

现实中这玩意算的上非常具有传统机枪特色的小口径自动武器

它通常用200发的弹链供弹,装在下边的弹盒里边。当然也有用100发柔性弹包的,下图中庸的就是100发的那种。

开膛待击方便散热,可快速更换枪管方便持续火力,自动原理是可靠成熟的长活塞导气和旋转枪机闭锁,射速每分钟750-1000发,空重7.5公斤的重量控制的还算不错。

虽然这货的精度不咋样,但相比起现代一水和突击步枪同族的班机——比如RPK、加利尔ARM,L86他们而言,火力持续性好的太多了。

所以M249是一款非常注重压制能力的班用机枪,这玩意出生的初衷是在50-70年代,北约那边的实在是缺乏一款靠谱的班用机枪,美军早年还在用BAR凑数,到越战时也只是在每个步兵班里丢了两挺可以全自动的M14作为自动火力补充。

而M60通机又太重,不适合下班。但美军在作战中发现,小组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需要火力足够强的机枪用来给班组的两个火力组交替掩护,所以一度甚至将缴获的PRD(56班)阶段枪管之后用来泼水,反正掩护时候精度差点不算个太大的缺点。

不过近年来,反恐作战的形式让这种讲究火力持续性的机枪有点没市场,毕竟靠步兵来打硬仗的机会太少了。因此美军四等人都开始尝试用重枪管、带两脚架的HK416,也就是M27 IAR来替代M249,以提高步兵班的整体机动性。

真实的轻机枪能连发多久时间

美军武器设计人员对M249轻机枪进行700发耐久性测试,射击仅100发左右枪口处安装的消音器已经处于红热状态了。
150发过后消音器开始膨胀“自燃”。
600发过后消音器烧断,并且枪管也处于暗红状态,实则枪管已经报废了!
700发子弹射完枪管完全处于红热状态...这种耐久性试验是在检验枪管的设计寿命,而真正的战场上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破坏性射击的。

通过上面的测试动图已经说明了机枪在战场上不可能采取过多的连续射击方式,除非出现紧急情况有敌方“营以上级别集群式进攻”,为了保住阵地而不得已采取较长时间连续射击的方式。
轻机枪完善于1920年代,它的出现不但减轻了重机枪的战场负担,而且使步兵班的火力打击能力和火力持续性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得轻机枪成为了班排作战小队的火力核心,如果战斗当中没有轻机枪火力支援,步枪手就会被敌方的轻机枪逐一压制,战斗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比如说: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一个海豹4人组(《孤独的生还者》)与阿富汗地方武装交战,由于都是M4步枪射击距离有限,反被阿富汗地方武装的苏制RPK轻机枪所压制...最后只有一个人逃生!

所以,轻机枪在步兵班的地位非常重要,要精心爱护科学使用才行,因为这关系到了一个班战士的生命。
那么,轻机枪在战斗当中是怎样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呢?
这张动图是国外枪迷试射苏制RPD轻机枪,捷格佳廖夫RPD轻机枪就是我军56–1轻机枪的原型枪,使用M43型7.62×39子弹,100发弹鼓供弹,注意图片里这名射手在扣动扳机时的动作,不是一扣到底而是采用了3~5发短点射和5~8发长点射。
这张动图更明显,这才是正确的轻机枪在战斗当中的使用方式,这样的射击方式即可以有效打击敌战斗小组,又能合理的分配弹药的使用量。

轻机枪的火力持续支援要从战斗开始一直到结束,而不是战斗中间就哑火了,现代轻机枪都配备正副两名射手,子弹携带量在1000发左右(根据子弹口径,7.62毫米在600发),但这么一点子弹不足以维持到战斗结束,所以轻机枪子弹要与步枪子弹通用,而且班里的其他弟兄也要给轻机枪携带一定数量的轻机枪子弹。

驻阿富汗美军巡逻队每个人都有责任给轻机枪携带弹药,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火力保证战斗的胜利。

所以,正确使用轻机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用M249机枪可以杀死大型野生动物吗

在人类武器面前,动物的皮肉能有什么防御力?真以为是哥斯拉进化,连常规导弹都打不穿,必须动用核武器呢?我们取目前最抗揍的动物,犀牛作为打击代表登场,犀牛是全世界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体重最大能够达到5吨,虽然比非洲象略小,但是皮糙肉厚,全身宛如披挂装甲,抗打击能力比非洲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活生生的肉体坦克!
犀牛皮的厚度能够达到2.5厘米,皮下又有厚达10厘米以上的脂肪层,使用普通的刀砍根本劈不开犀牛皮,但是皮肉再厚实,和钢铁的强度还是相差甚远?我们暂且换算一下,犀牛皮和脂肪的抵抗能力取个上限,相当于3毫米的均质钢板,那么M249机枪能不能击穿犀牛的防护层呢?
(犀牛皮厚度)

M249机枪是美国目前的制式小口径通用机枪,子弹初速在900米以上,枪口动能可以达到1500焦耳以上(根据动能标准,180焦耳就可以杀伤马匹等大型动物),在采用5.56x45 NATO普通步枪弹时,由于铅质弹芯穿甲能力有限,在100米距离内只能确保击穿30厘米厚的木板和2毫米厚的钢板。如果使用M855加强型弹药,由于弹头有淬硬钢材料,在100米距离内可以击穿5毫米厚的均质钢板。
(M249机枪)

那么结果就非常明显了,M249虽然使用普通弹无法在100米距离上击穿犀牛的防护装甲(实际上强度不够数量凑,饱和打击也能击穿),但是启用加强型弹药后能够轻松刺穿犀牛表皮和脂肪,而5.56毫米子弹在近距离的空腔效应是非常剧烈的,子弹进入犀牛体内后会发生翻滚并使其内部器官严重受损,一发下去就会受伤严重。
如果结合M249四百发每分钟的战斗射速,按50%的命中概率计算,犀牛1分钟内就能身中100发机枪弹,而这些机枪弹将会把犀牛内部搅的支离破碎,目测只需要10发左右的子弹,几个长点射下去,犀牛应该就毙命了,完全不需要打1分钟。实际上别说是犀牛,就算是恐龙中防护性最强的甲龙再世,他们被上硬化的披甲也抵挡不住M249的持续性射击,一打就是一块肉,最后整个甲背估计都被掀开,接下来的命运也只能是死亡,妄想用肉体对抗热兵器,永远都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我还是好好吃我的草吧!)

M249威力如何,枪边上“黑头”是干什么用的

我是冬雨AK,我来回答

你发的这张图片是M249的早期基本型,至于枪边上的“黑头”,那是为了便于携带的提把!

M249轻机枪又被吃鸡玩家称为“大菠萝”,它是比利时FN Minimi轻机枪的改良版本,使用5.56×45毫米口径北约标准弹药,是美国班用轻机枪。它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也可以使用M16的弹匣。

该枪的据此参数

全枪重(含200发弹链箱):10公斤左右

全枪长:1 040mm,

理论射速为:750~1 000发/分

枪口初速:915米/秒

有效射程为:1000米

M249在使用FN公司的5.56mm口径SS109弹时,弹道性能和7.62mm的M80弹相差无几,散布精度也要更好一些,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可靠性方面,M249在恶劣环境中进行测试,5分钟发射了700发子弹,没有出现故障,而且寿命也要超过规定的50000发。

在实战中M249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缺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班组火力支援压制火力,而且还发展出了很多的改型,由于出色的性能和较大的影响力,M249频频出现在电影和游戏中!

(图片来源自网络

和平精英奇葩的武器外号有那些

奇葩外号?

那DBS霰弹枪“大鼻屎与打不死”的双重外号,绝对要排第一!

记得DBS霰弹枪刚出世的时候,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开火方式,可以连开两枪然后上一次膛,有点类似S686+S1897的合体,这样就比其他霰弹枪拥有更快的射击间隔,从而掌控对枪优势,进而一度曾有“近战之王”的称号!

然而时间久了才发现,这把枪真的很垃圾,最大的问题在于,射击时竟然会有缓冲,也就是说,两枪齐发时,你的枪口必须保持同一个位置,不然很可能打偏!在者,这把枪的有效射程其实也就一二十米,一旦超过这个距离,立刻变成一把散沙。

海岛2.0空投枪调整,DBS霰弹枪遭删除陆地可捡。空投一直是大家所追求的物资,围绕着空投的战斗基本上是每局的重点,因此,空投的物资也需要十分强劲,所以在光子即将的更新中,将会删除DBS霰弹枪。

DBS霰弹枪可以说是空投枪里最垃圾的存在了,可以说鸡肋一般,所以在最新的更新中将会删除DBS霰弹枪,改为陆地可以捡到。

在绝地求生中,满配的m416和m249应该怎么选择

多排的时候我肯定会选择m249,单排的时候要看实际情况

M416

在游戏中步枪里的属性是最好的,这是一把需要配件最多的步枪,射速也只比m16慢一些,拥有着不错的射速稳定性同样也保持着不俗的伤害,尤其是满配的m4应该算非空投里的步枪之王。

M249

作为空投枪它必然有它的强大之处,虽然这把枪不能安装瞄具以外的任何配件,但这把枪的基础属性已经很好了,加上一百发子弹的弹夹,在堵桥,攻楼,火力压制方面都特别的优秀,多排的时候有一把m249集火炸车,架枪美滋滋。所以多排我肯定会选择m249,但是由于这把枪的换弹速度实在过于缓慢。让我在单排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更稳定的m4,毕竟单排没有队友能在你换弹的时候保护一下你。

选什么枪其实都看个人喜好,哪把枪用的好就选哪把,看自己想用什么用什么,不用在意那么多。看心情选。

机枪射了多少子弹需要更换枪管

机枪更换枪管要取决于子弹的发射速度和子弹的量,机枪的鼻祖马克沁重机枪由于设计年代久远是不能更换枪管的,动图里面是俄版的M1930“马克沁重机枪”,发射俄罗斯7.62×54R弹,600发/分钟理论射速,使用250发弹箱供弹,从图片上来看它连续发射到60发之后外包裹水箱就开始产生蒸汽了。
当射击到200发左右时机枪的蒸汽排出口已经呈蒸汽柱状了,其实马克沁重机枪有外水箱当蒸汽通过胶管排到外水箱时经过冷却又回到水的状态了,从使用情况来看各国版的马克沁连续发射子弹的数量在250~333发,当弹带打完之后枪管包裹水箱里的水都会形成蒸汽流到外水箱当中,这时不能再继续开枪射击了,而是要将外水箱当中的水重新倒回包裹水箱当中,否则再继续射击有炸管的危险。

理论上来说马克沁重机枪这样周而复始的水冷方式可以连续射击3000发以上,超过这个数量就要更水了(实际上是加了酒精的冷却液,酒精更能带走热量)甚至是冷却液被完全蒸发掉,需要重新用备用的冷却液...从枪管强制冷却的角度来说马克沁重机枪要好于现役的所有机枪,一战后出现的新型号机枪大部分都是风冷,而冷却液的密度是空气的700倍,显然散热会更好。

但马克沁重机枪的这种冷却办法大大的提高了枪重,枪身、枪架,在加上水箱、维修工具...加一起有40多公斤,让整个机枪组的人数增加(6~9人)并且减慢了连队的整体行军速度,所以一战结束之后各国都大力的研制风冷机枪。
MG–34通用机枪更换枪管的方式,机匣部分要从右侧打开,并且扳机部分要朝上扭转。
实战当中不可能直接用手把枪管拽出来,而是要用石棉布,甚至干脆将枪管倒在地上让它自行冷却,每一挺MG–34要配备3根枪管,其中两根是备用的。
一般来说,MG–34/42通用机枪使用150发弹箱供弹,打完之后就要更管枪管了,因为这两型机枪射速太快了理论射速都在1200发/分钟 ,扣一次半径十多发子弹就打出去了,设计这样的高射速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压制美苏英法军队当时的轻重机枪,可问题是当时钢铁工艺以现代眼光来看是很落后的,也就是说钢材的质量不好,子弹射速太快会让枪管的“耐受性”大大的降低,为了避免枪管红热当机枪打完一个150发弹箱后就会更换枪管(50发或者75发鞍型弹鼓可以延后更换),降低枪管的温度,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MG–42更换枪管,注意副射手在更换枪管使用了石棉布,否则灼热的枪管会把手烫掉皮的。

其实,到了二战马克沁和M–34/42的口径根本称不上重机枪,只有苏军的Dshk和美军的M2这样的12.7毫米口径才能称得上重机枪,由于口径更大、子弹发射药量更多,同时也是风冷机枪它们更需要更换枪管来降低温度。
注意“可散型弹链”的排出量,12.7毫米这类的大口径重机枪就不能像7.62~7.92毫米机枪在射击时那样的“豪放”了,一般采用5~8发的长点射射击方式,重机枪的主要用途是在800米之外压制敌方的轻重机枪、狙击手、火箭筒射手...这类较高价值的目标,由于它是连队的火力核心也不轻易的开火,不会像步枪和轻机枪那样的频繁射击,它反而是在更换枪管的这个环节上次数要低一些。
注意弹链供弹速度,也就5~8颗子弹的
发射量,另外重机枪由于口径大、子弹的重量也很重,通常是50颗子弹为一个弹箱,再重供弹手就背不动了,50发子弹只能连续发射8~10次,就需要更换弹箱了,在更换弹箱的时候也可以让枪管“歇会儿”,让它稍稍的冷却。
二战期间美军戴石棉手套给M2更换枪管,战斗紧张在连续发射3个弹箱后(150发)也是需要更换枪管的,重机枪枪管的耐受性也不是很高。
大口径重机枪
在连续射击到150发后要更换枪管,那么现代轻机枪呢?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生产量的极大提高,现代轻机枪成了战场上廉价的消耗品,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和减少生产工时,现代轻机枪大部分都不具备更换枪管的能力,图片上是美国人测试M249轻机枪,看看它的连续发射能力,当机枪发射到150发之后枪管上的消音器就已经红热并且膨胀损坏了。
700发测试完毕枪管已经报废了。这说明现代轻机枪由于射速太快,子弹与线膛高速摩擦后升温也更快,对于枪管的磨损也是空前的,虽然现代钢铁冶金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架不住这样破坏性的使用。

随着陆军装备的机械化和摩托化,现代步兵作战样式早已经改变了,不再像一战那样连队里只有2~3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样的自动武器,其它都是老式的栓动步枪...现代步兵连队除了狙击手之外,在枪械这个方面都是自动武器化了,并且还增加了单兵火箭筒、迫击炮、自动榴弹发射器...这些新装备,而且步兵与装甲兵和炮兵、航空兵是协同作战的,步兵在战场上开枪的次数已经大大的降低了,轻重机枪虽然还是营连分队的主要支援武器,但在一次战斗下来能打出去一两个弹箱的子弹就已经很多了,会有更长时间来让枪管冷却,不至于频繁的更换枪管。

总之,机枪是否更换枪管是根据战场上的敌情,敌人要是太多需要进行连续性的火力压制,那就必须要较频繁的更换枪管,若是只有三五个人也就几个点射就结束战斗了,根本不需要更换。

刺激战场的“M249轻机枪”怎样压枪才能更稳

刺激战场里面的DP-29,M249这些机枪都是有底架支撑的,所以你可以趴下来射击敌人,这样会稳很多。

2分钟打完1000发,你觉得机枪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为什么

太有存在的价值了啊。

自打有枪那年开始,机枪就是所有用枪人的梦想所在。

一挺机枪几乎可以解决战场上的所有问题——除了重点之外没啥缺点。

但由于一把机枪2分钟打完1000发子弹这就开始怀疑机枪的存在价值的话就有点逗比了。主要还是来源于大家的认识了,机枪到底怎么用?

以M249通用机枪为例:

美国陆军目前使用的最多的通用机枪就是M249了,每分钟可以射击750至10000颗子弹。

那么1000发子弹如果持续射击的话也就是能打1分多钟。

但大部分M249装备的是200发弹箱,如果不断的射击那么200发子弹也就只能坚持不到10秒就被打光。觉得坑爹的去点赞吧。

如果机枪手无脑搂火的话根本发挥不了机枪的作用。因此,机枪虽然能够连续射击,但也是要打点射的。一般的来说 短点射是2-3发子弹,长点射是5发子弹。配合射手瞄准和射击的时间,一场低强度的战斗机枪手基本上200发子弹的弹箱是不需要更换的。上面的动图也就是一个长点射的过程。

那么M249在使用过程中和普通的M4、M16突击步枪是不是似乎就没有区别了呢?是也不是。大部分使用突击步枪的士兵都会以单发射击的方式进行射击,偶尔会给出一个短点射打出3发子弹(极少)。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低烈度的战斗一个射手也会打出2-3个弹匣的子弹。

但射手换弹匣造成的战机延误、火力继续性的下降就需要依靠轻机枪和通用机枪进行弥补,另外机枪比突击步枪有着更重的枪管,射程和弹道特性要优于普通突击步枪,所以会成为伴随步兵进攻的一种支援武器。在射击过程中就添加了很多不断移动的要素,因此在一个点持续打几百发子弹覆盖目标的情形根本不会出现。

说到火力覆盖那是重机枪干的事情,重机枪负责火力覆盖和压制。

在进行超越射击的过程中重机枪会向标定好射击诸元的区域持续不断的进行射击,基本上属于火炮支援的范畴了。

这个时候重机枪就会搭配弹链持续不断的开火,在目标区域上形成一场子弹雨。

而在压制射击的时候也是采取“看到了一群敌人以后再开火,看不到敌人就停火”的射击方式

无论是什么机枪肆无忌惮的射击只能早早的让自己弹尽粮绝无法作战。

如果能够提升德制MG42的弹容量,让它和M249比谁更好

MG42通用机枪 ,工作方式:全自动,口径:7.92毫米,射速:1500发/分钟,供弹方式:75发弹鼓或300发弹链。二战中,MG42机枪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是盟军老兵们最不愿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恶魔机枪射击声,也有人形容为撕开亚麻布的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就意味着死神快来了,而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纳粹德国MG-42通用机枪,最高射速可达1700发,连发时,人耳已经无法分辨,只能听见电锯一样的“滋滋滋”声。

至于说提升MG42的弹容量。这应当说的是MG42在使用弹鼓的情况下。毕竟300发的弹链,供弹量放到现在也是不少了。

而想要提升MG42的弹容量。首先,要缩小MG42的口径。MG42采用的是毛瑟98式7.92×57毫米步枪弹,比现在北约标准的5.56×45毫米和7.62X51mm步枪弹,体积个头要大了一号。同等容积下,子弹体积越小,能装的子弹数量越多。

其次,将枪械上使用的金属材料,换成新型合成材料。士兵的力气是有限的,这使得士兵能扛动的枪械质量也是一定的(天赋异禀的不算)。枪械质量大致由枪身和弹药两部分组成。如果枪身质量轻了,自然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二战时期,科技水平有限,枪械的枪身上的部件大量使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质量比合成材料重)。如果能将用合成材料替代技术金属材料,势必会降低枪身的重量,而枪身降低的重量则可以用同等重量的弹药顶上。

与美国M249班用机枪比谁弹容量大,这个实在是有点不太好比。

M249班用机枪,工作方式:全自动 ,口径:5.56毫米,战斗射速:1000发/分钟,弹夹容量100/200发;是美军以比利时FN公司制造的FN Minimi轻机枪的改良版本,在1984年正式成为美军三军制式班用机枪。此外,机枪手在缺乏弹药等紧急情况时可向其他装备M16或M4的士兵借用弹匣来射击。

MG42使用75发弹鼓,是比不过M249的;而使用300发弹链,MG42的弹容量则要比M249多,但此时MG42需要增加一个弹药手来协助供弹。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