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76和T-34-85坦克有什么区别

T-34-76和T-34-85坦克有什么区别

T-34-76和T-34-85坦克有什么区别

T-34主要的改型是两种就是T-34/76和T-34/85,这两种坦克最主要的区别是主炮的口径不同,在一开始T-34使用76毫米加农炮,这在苏德战争初期可以说是最有效的坦克炮,在德军中引起了所谓的T34危机,不过随着德军先后推出老虎和豹子,并且4号坦克都改换75毫米长身管炮,T-34的火炮威力明显不足,苏军的做法是把原来的85毫米高射炮想办法装了上去,这样子也就形成了T-34的最终型号,一般称做T-34/85。

T-34的原型由科什金设计,不过由于科什金的早逝,其实T-34还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没有车长指挥塔,坦克炮塔上只有一块巨大的舱盖,车长如果要观察外面的情况,就需要把舱盖打开,站在炮塔外,同时T-34采用双人炮塔,车长兼任装填手,战斗效率不高。还有就是大部分的坦克没有无线电,指挥调度十分困难,很多时候需要使用旗语。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由于T-34证明对于德军坦克有些巨大的技术优势,苏联人开始加速生产T34,并且简化工艺,以增加产量。简化工艺说白了就是在可以凑活用的前提下,尽量偷工减料。这是就出现了T34/76的两种改型,1942型和1943型,这两种改型主要是简化工艺,外形上边主要区别是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炮塔,成六边形,车长炮长开始通过两个圆形的舱门出入,德国人管这种改型起了个米老鼠的外号,就是由这两个圆形舱盖来命名的。

而除了炮塔,这时的T34还把第2.3对负重轮的橡胶衬垫取消,改成铸钢负重轮,这个就是由于橡胶的供应问题进行的偷工减料了。1943型和1942型的区别是使用一种铸造炮塔,同时车长有了指挥塔,观察敌情的时候就不用把整个身体探出坦克了,同时车上都配备了无线电,这样坦克部队的指挥和调度就方便多了,这样也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坦克作战了。

通过在列宁格勒缴获老虎,特别是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战斗,苏军认识到德军的新型坦克已经对于老的T34占据了技术优势,于是对于T34的改进开始了,主要的改进就是换管子,换一根更粗更长的管子。就是把85毫米的高炮装了上去。

除了换管子,T34的装甲也有一定的增强,由原来的40毫米增加到了60毫米,坦克的全重也从26吨增加到32吨。

在外形上最大的变化是用新设计的3人炮塔换掉了原来的2人炮塔,把车长解放了出来,提高了战斗的效率。由于炮塔的体积增长很多,德军给了一个T34大脑袋的外号。

同时,T34/85实际投入战场已经是1944年初了,随着地盘的收复,供应的改善,原来一些偷工减料的做法也被撤销了,原来铸钢的负重轮还是包上了橡胶。

应该说,T34/85才是当初苏联人想要的坦克,火力,防护,机动比较均衡,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这一点从这种老爷爷坦克还在服役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代的坦克都已经进了博物馆,只有T34还在战场上奋战。以色列的谢尔曼已经经过了多次的修改,除了外壳差不多都已经换过了一遍,而T34基本上还是原汁原味。

苏联t43与t44是怎样的

T-44中型坦克是苏联二战末期研制的一种新型坦克,它是以二战中威风八面的T-34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制而成的,为一种过渡型坦克。T-44坦克的总产量虽然不多(不足1000辆),但它在苏联乃至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却占有重要的位置

T-34M坦克是T-34坦克的改进型,与T-34坦克相比变化很大,主要武器换成1门41.5倍口径的76mm坦克炮;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增至90mm,车体前装甲厚度增至75mm;动力装置为1台B-2K型柴油机,功率为600hp.虽然T--34M的车重有所增加,但最大公路速度仍达50km/h。该车行动装置变化明显,用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取代了原有的“克里斯蒂”式悬挂装置,有6个小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车高也有所降低,在换装了3人新型炮塔后,车全高降为2280mm,进一步减小了中弹概率。

1941年6日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形势要求苏联的坦克工业全力生产T-34坦克,把提高现有坦克的产量放在首位。由于没有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所以刚设计完成的T-34M坦克只好束之高阁。

1942年底,装有88mm大威力火炮的“虎” 1重型坦克服役德军。为与之抗衡,苏军急需一种性能更先进,威力更大的坦克。因此,莫洛佐夫设计组接到了研制任务,并于1943年3月设计出了首辆样车,这就是鲜为人知的T-43中型坦克。T-43中型坦克的基本结构和整体特点都沿袭T-34中型坦克。为了提高作战性能, T-43中型坦克换装了装甲更厚的3人炮塔,这与T-34M坦克很相似。但是,当时苏军有“必须具有击毁敌方坦克的强大火力,否则,再好的防护也没有意义”的思想,因此,在坦克设计中将火力置于首位。由于装有由高射炮改进而来的34C-C53型85mm长身管坦克炮的T-34/ 85中型坦克的问世,T-43方案也就中途搁浅了。

T-34是二战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为什么会在卫国战争初期惨败呢

准确地说,T-34是在苏德战争中期暴露出缺点的,什么缺点?火力不足。

T-34刚刚问世时是没有敌手的,在苏德战争初期并没有惨败,不然就不会有德国黑豹坦克问世。

我们别忘了,正是“T-34”的横空出世,横扫德军坦克,造成了“T34灾难”,在德军坦克手心里产生了巨大阴影,催生出了比T34更优秀的豹式坦克。

1939年苏德战争打响的时候,苏军唱主角的坦克,是T26和bt-7快速等轻型坦克。

这些坦克速度不低,火力在当时来说也不弱;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短板,那就是防护能力不行。

战场上生存能力第一,不能生存,再好的机动能力和火力都白搭。

因此,在战争初期,苏军坦克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招架之功都没有。

这些脆弱的坦克,在西班牙战争中就将缺点暴露无遗,让莫斯科有了危机感。

这时候,T-34坦克已经在路上了,不过它还是母亲腹中的婴儿,正在孕育中,当时它的名字叫A-20和A-32的原型试验车。

早在1937年,科什金就开始了A-32的设计研制工作

科什金率先提出“通用坦克”的概念,并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中型坦克。

他创新性地提出坦克要实现“三优”:火力优秀、速度优秀、防火优秀。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必须加装大口径火炮,采用倾斜式装甲,安装大马力柴油机。经无数次试验和改进,A-32坦克终于在1940年1月基本定型,就差生产厂家了。

1940年3月,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苏军加快步伐,推出了早期型T-34,这被称为“1940年型”(T-34/76A)。

设计新式坦克的初衷就是增强防御力,设计指标为在近距离内可以抵御37毫米火炮的直射,在中远距离内要能够抵御75毫米火炮的斜射。

为了给1940年型T-34定型,苏联坦克专家柯什金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积劳成疾在这年9月活活累死,但这年3月样车已经经过测试,6月已经基本定型。

但是柯什金去世时 ,较为关键的问题还未解决

而苏联各制造厂还在全力以赴生产老式坦克,T-34研制工作时断时续、走走停停。

说实话,还是莫斯科对迫在眉睫的战争缺乏警惕,没有危机感。

直到战争爆发,德军坦克摧枯拉朽,苏军坦克不堪一击,莫斯科才慌了手脚。

不过这时候T34已经具备雏形,怀胎十月,就差一个催生婆——制造工厂。

很快,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在苏联东部的下塔吉尔成立,它是由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厂和乌拉尔捷尔任斯基工厂搬迁合并而成,厂里精英荟萃,堪称强强联手,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非同一般。

1941年12月,首辆T-34在183乌拉尔斯基坦克工厂呱呱坠地。

T-34/85型坦克的有了几项跨越式的进步:

坦克更重——战斗全重32吨,达到中坦级别。

火力更强——装备1门口径75毫米/30.5 L-11火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37~50毫米的水平,只有法国B1和德国IV号装备了75毫米短管炮时。

欧洲之外,也只有美国的谢尔曼M4坦克准备了7毫米火炮。

不久T34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F-34型加农炮

在使用普通穿甲弹时,该火炮可以在500米距离内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住1000米距离内可击穿61毫米钢板,当时德国没有一款型号的坦克能经得起它的打击。

此外,F-34加农炮还可发射高爆和破片弹对软目标进行攻击,支援步兵进攻得心应手。

一辆T-34坦克通常可以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甲弹。

1943年改进型T-34的容弹量增加了三分之一,达到108发 。

由于安装了12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即使自重这么大,速度也不慢,公路上时速为55公里,越野平均时速也达到25公里。

在挂载备用油箱的情况下,公路续航可以达到540公里。

不过T34最大的亮点还是防护上的,它采用了革命性的成果——倾斜装甲。

。倾斜装甲打个比喻,是把防护从原来的一张铁箱子换成一个铁锅,改变了坦克的受力角度,降低了炮弹的能效即穿透力,坦克的安全系数进一步增加,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通俗地说,就是炮弹打到坦克的斜面装甲上,会跳到一边,产生“跳弹”现象。

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几家的坦克采用这种设计,而且和T34几乎同时问世的谢尔曼N4坦克倾斜度是56度,T34-76坦克的正面装甲的倾斜度更大,达到了60度;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装甲厚度和防护能力。

因此当德军75毫米炮射击时,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等于13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达到了100毫米防护效果,炮弹打在上面跟挠痒痒一样,让德国坦克手大惊失色,所向披靡的德国装甲部队在T34面前一筹莫展。

在德军坦克中属先进的3号、4号坦克与T-34坦克相比已经过时,更别提比较落后的1号、2号坦克了,

战争初期,T34还没有问世,就谈不上惨败;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T34刚刚开始量产。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装甲部队是被打残的。

此战中德军第14、16、24装甲师被歼灭,战役结果也是德军失败。

虽然此战中苏军投入坦克和损失坦克都是德军的数倍,但战斗中T34投入数量不多。

在1942年苏军投入到战场的22000辆坦克中,挑大梁的还是T-26轻型坦克、BT-7快速坦克;因为受到条件限制,T-34/76型坦克产量上不去,列装部队的数量很少,只有1225辆。

因此,即使在1942年的几次战役中,苏军装甲部队没有占到便宜,也不能把账算在T34身上。总的来说,T34的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

德军装甲部队惨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燃料短缺也是主要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T34没有惨败。

事实上正是因为T34的强大战斗力,才迫使德国研制出了豹式坦克。

那么,关于T34惨败是从何说起?

准确地说,T34是从1943年开始“惨败”。

因为德军找到了制服T34的利器Pak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

1943年正式进入德军服役,被定名为Pak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

说到88炮,人们马上会想起沙漠之狐隆美尔,想起北非战场以及被88防空炮打成废铁的英军坦克。

T34火力大但是也不过76毫米;它的防护能力强,但是也架不住88炮的一顿猛打。

德国人在武器研制上并不比美国落后多少,也不必苏联差,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和好胜心,研制武器总是要占据绝对上风。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吃亏后,德军就将88炮搬到了坦克上。

将防空炮变成反坦克炮,不是放上去就行了,需要解决几个技术难题,比如解决后坐力、击发方式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难度不是太大。

于是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不久,德国坦克就装上了88炮,T34 的噩梦到了。

Pak43使用68.3倍径的炮管,全长达到了6610毫米,炮口装有双重制动式炮口制退器,并配有电动击发装置,半自动水平滑楔式炮闩和液气驻退复进系统,射速每分钟可以达到10发。

在发射AP40高速穿甲弹时,初速能达到每秒1150米,最大射程16千米,2000米内能贯穿184厚的垂直装甲,500米内轻松击穿274毫米厚的垂直装甲。

至于T34,在1500米内被击中的话,基本上在劫难逃。

事实上,一直到二战结束,T34的被动局面都没有改变。

因为苏军和盟军的坦克,没有一款能经得住88炮的打击。

那么使用了T34的苏军,为什么还能进行大反攻,所向披靡?主要还是靠数量取胜。

二战中T34生产了8万多辆,是谢尔曼的两倍。

德军除了改进坦克火力,还推出了防御性能不逊于T34的“黑豹”中型坦克,以及防护性更好的“虎”式重型坦克问世。

如此一来,T34失去优势。

德国“黑豹”中型坦克,于1943年批量装生产。“黑豹”基本是T-34坦克的复制品,起码思路是照抄的。

它也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宽辐履带、长身管火炮以及倾斜装甲等,甚至外形都和T-34坦克相似,跟孪生兄弟一样。

不过由于受到盟军封锁,德国在战败前只生产了6042辆“黑豹”坦克;无坚不摧,无炮可破的虎式坦克,也只生产了1300辆,无法改变德国战败命运。

关于T34的表现,库尔斯克战役可见一斑。

1943年7月,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在苏联库尔斯克打响。

此时苏军装备的T-34坦克量已经上来了,两军在这场战役中一共投入了13000辆坦克,苏军数量是德军的两倍。

尽管如此,苏军还是吃亏不小。

开战仅三天,苏军就损失了862辆坦克,其中570辆被德军坦克击毁,292辆为德国空军炸毁。

这场坦克大战,苏军损失了6000多辆坦克,德军只损失了1500辆,苏德战损比为4比1。

之所以如此,因为德军在战斗中投入的坦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远超T34。

德军参战的“黑豹”、“虎”式坦克性能优越、防御能力好,攻击力强;即使是3号、4号坦克也进行了升级

黑豹”坦克的75毫米超长身管火炮和“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在射速、射程、穿甲威力上都比T-34的76.2毫米火炮更胜一筹。

但是一虎难斗群狼,苏军靠坦克的绝对数量打败了敌人。

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德军元气大伤,苏军则转入战略大反攻。

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中,T-34坦克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战局难以想象。

事实上,T-34坦克是二战期间损失最多的坦克,总数在45000辆(苏军损失坦克1942年为15000辆、1943年为22400辆,其中百分之七十是T-34)。

以击毁坦克数量进行排名的“二战十大王牌坦克手(车长)”德军占了5个,而且包揽了前三;苏军有三人入围,其中两位均牺牲,座驾都是T-34/76型坦克。

尽管如此,T34不失为二战时最优秀的坦克。

而且1944年初,T34/85问世,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时速保持在55公里以上,炮塔可以360度旋转。

更给力的是,它采用了85毫米反坦克炮,攻击力大大提升,和88炮不相上下。

T34虽然某个单项不是最好的,但是综合水平是名列前茅的,火力、防护力、机动性、可靠性都比较出色,说它是二战最优秀坦克名副其实。

T-34-76的各种型号怎么区分

T34重型坦克是美国二战时期研制的重型试验坦克,与苏联的T一34坦克毫无关糸。二战时期,享有盛名的是苏联的T一34坦克,T一34坦克主要型号有装备76.2毫米火炮的T一34/76和装备85毫米火炮的T一34/85,其产量超过8万辆,它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坦克,服役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T一34坦克是一个划时代的杰作,它不仅装甲,火力、机动性形成三大平衡,车身装甲厚度45毫米,正面装甲斜段32度,侧面49度,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全重32吨,乘载4人最大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主要区分就是口径的不同。

苏德战争,T-34-85坦克会完虐四号坦克吗

德国四号坦克中型坦克总共生产了B、C、D、E、F、G、H、J共8个型号,B、C的重量只有18吨左右,从D形才开始到20吨,最重的为H、J型,但是也只有25吨。而苏联T-34-85是在T-34-76系列的最优改进型,重量达到了32吨,所以这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使用短管火炮的4号
使用长管火炮的4号

4号坦克最初设计是给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所以使用的是24倍径75毫米短管炮,不过后来为了应对T-34坦克而装备了48倍径的75毫米炮,其量产时间为1939年。而T34-85批量生产是在1944年,所以德国4号坦克在战场上的主要对手仍然是T34-76。最新型的4号坦克正面装甲最厚为50毫米,而T34-85的正面装甲为45毫米。
T-34-76

在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最新的4号坦克和T34-76基本上是五五开。但是在实战中4号坦克战绩往往优于T34-76。因为德国的观瞄系统、通讯系统更为先进,车组人员也比苏联的更优秀。1944年党卫军第五装甲师德国两辆4号坦克留下来阻击敌人,在交战中击毁了8辆T-34坦克。而T34-85虽然换装了85坦克炮,但是装甲厚度并没有变,所以只能说T34-85性能上略优于4号坦克,但并不能玩虐4号
T-34-85,仅仅是换装85炮而已,装甲厚度并不增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