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镜头和普通镜头怎么看出来

微距镜头和普通镜头怎么看出来

微距镜头和普通镜头怎么看出来

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的对焦距离比例是1:4,放大比例1:1,一般主要用来拍摄花鸟鱼虫等细微的物体,镜头将被摄体比例放大拍摄,所得到的图片像素依然清晰。

普通镜头:

普通镜头的对焦距离比例是1:1,放大比例1:3-6.8左右,镜头将被摄物体比例放大之后,所得到的图片会变得模糊。

微距镜头和普通镜头怎么看出来?

从镜头的外观可以直接看出来,一般微距镜头上面都会标有“MACRO”的文字标记。

如果宇哥的回答可以为你解决疑惑,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飞宇稳定器哦!

用相机的微距档拍摄和用微距镜头拍摄有什么不同

谢悟空推荐问答:用相机的微距档拍摄和用微距镜头拍摄有什么不同?下面,结合原创图例,说说个人的感受。下图为单反相机在“SCN-微距”档下,用百微镜头拍摄的图片《西红柿上的水珠》
以佳能6D相机为例。佳能6D的“微距”档,是在“模式转盘”中基本拍摄区的“SCN”(特殊场景模式)中,这个模式中包括了:人像,风光,微距,运动,夜景,逆光等特殊场景的拍摄。当设定了适合场景的拍摄模式时,相机会自动设定最佳设置

“SCN”中的拍摄场景设置方法如下图例。在“模式转盘”设定为“SCN”后,按机身背面右侧的“速控按钮Q”,然后转动机身前端右侧上方的“主拔盘”,进行选择需要的场景模式,这里选择的是“微距”场景模式。拍摄中,
半按快门键时,相机显示屏会出现数秒的光圈,快门,ISO三项的曝光组合数值,然后显示屏则处于“清屏”状态。但曝光组合数值会在取景窗中完整显示。

其实,在“SCN”的“微距”场景模式下,曝光组合已由相机“接管”,自动依据拍摄场景的光照变化,适时进行曝光组合。从拍摄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看到,曝光组合是以:先ISO,后快门调整顺序为主的,以确保快门速度保持一定的“安全”数值。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图例中ISO的变化观察出来。在快门能够保持1/100下,相机先进行的是ISO的提升(由6400-8000)。
而光圈(f)值,则是根据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不同而相对固定的。尝试过用佳能不同的镜头,在“微距”模式下的曝光组合中,光圈值通常是固定为:百微2代为:光圈f 5.6。17-40mmf/4L变焦镜头两端均为:光圈f4。is小小白,在70-200mm的两端,光圈分别为:f4和f5.6。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明白:单反相机中的“SCN”(特殊场景模式),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拍摄模式。而其中的“微距”模式,只是提供一种让拍摄者在用非微距镜头,进行近距离的场景拍摄时,可以专注的去依拍摄意图进行构图,用光,而不用因考虑曝光组合等事情而分心,让近距离的拍摄显得简单从容化些。而要真正的实现微距摄影中的微距拍摄,还是需要用到微距镜头(或是近摄附件)的。这一点上,在单反相机的说明书的“微距”档中,也有强调说明的。如下图中红线:要使小物体显得更大,请使用微距镜头。
本节综述:单反相机中“微距”档拍摄,是通过对曝光组合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动设定为最佳设置的一种拍摄模式。它有助于让近距离拍摄(或微距摄影)变得简单从容化些。微距镜头的拍摄,则是通过有着特殊构造的微距镜头,实现对微小物体或物体细小局部,进行超近距离的拍摄,实现放大率为1:1(或大于国际摄影界公认的1:4)的微距摄影。二者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下图为,单反相机“SCN-微距”下,拍摄的另一张《西红柿上的水珠》微距镜头,在非“SCN-微距”
下拍摄的图片。
题外话:在一些非单反的相机(如卡片机,手机相机)中,设有的“微距”档拍摄,可以实现一些场景的微距拍摄。如手机相机,在不用添加外置镜头下,通过:尽可能的最近拍摄距离+适当的数码变焦,拍摄出具有微距摄影特质的照片来。如下图《腊梅花》

(原创图文,分享实拍感受,如有疑惑请留言,谢谢您的观看支持和赞赏)尊重原创,请勿搬运抄袭!

微距镜头作定焦头用有什么区别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为了对距离极近的被摄物也能正确对焦,微距镜头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拉伸得更长,以使光学中心尽可能远离感光元件,同时在镜片组的设计上,也必须注重于近距离下的变形与色差等的控制。大多数微距镜头的焦长都大于标准镜头,因此并非完全适用于一般的摄影。

微距摄影镜头一般有两种结构。一种微距摄影镜头采用内置伸缩镜筒的结构,另一种采用交换镜头内光学镜片组前后位置的结构。

定焦镜头(prime lens)是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没有焦段一说,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定焦镜头没有变焦功能

定焦镜头的设计相对变焦镜头而言要简单得多,但一般变焦镜头在变焦过程中对成像会有所影响,而定焦镜头相对于变焦机器的最大好处就是对焦速度快,成像质量稳定。不少拥有定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运动物体图像清晰而稳定,对焦非常准确,画面细腻,颗粒感非常轻微,测光也比较准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