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带宽 | 电脑主板带宽和路由器主板带宽哪个数据吞吐量

电脑主板带宽 | 电脑主板带宽和路由器主板带宽哪个数据吞吐量

电脑主板带宽和路由器主板带宽哪个数据吞吐量

我们知道1个千兆端口的线速包转发率是1.4881MPPS,

百兆端口的线速包转发率是0.14881MPPS,这是国际标准,但是如何得来的呢?

具体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会在每个包的前面加上64个(前导符)preamble也就是一个64个字节的数据包,原本只有512个bit,但在传输过程中实际上会有512+64+96=672bit,也就是这时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实际上是有672bit的千兆端口线速包转发率=1000Mbps/672=1.488095Mpps,约等于1.4881Mpps,百兆除于10

为0.14881Mpps那么以后很简单了,其实直接用设备参数中的pps数值乘以672那么就转化成我们比较能理解的大众化的bps概念了。

一般销售为了方便大家计算和整数化的理解就改672为500。

电脑总线带宽

单位是有换算关系的,不过一般的表示法应该是Mb/s,而不是MB/s

cpu总线带宽有什么用

优点:

1、面向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信息传送效率较高,这是它的主要优点。但CPU与I/O接口都要访问存储器时,仍会产生冲突。

2、CPU与高速的局部存储器和局部I/O接口通过高传输速率的局部总线连接速度较慢的全局存储器和全局I/O接口与较慢的全局总线连接,从而兼顾了高速设备和慢速设备,使它们之间不互相牵扯。

3、简化了硬件的设计。便于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方法,面向总线的微型计算机设计只要按照这些规定制作cpu插件、存储器插件以及I/O插件等,将它们连入总线就可工作,而不必考虑总线的详细操作

4、简化了系统结构。整个系统结构清晰。连线少,底板连线可以印制化。

5、系统扩充性好。一是规模扩充,规模扩充仅仅需要多插一些同类型的插件。二是功能扩充,功能扩充仅仅需要按照总线标准设计新插件,插件插入机器的位置往往没有严格的限制。

6、系统更新性能好。因为cpu、存储器、I/O接口等都是按总线规约挂到总线上的,因而只要总线设计恰当,可以随时随着处理器的芯片以及其他有关芯片的进展设计新的插件,新的插件插到底板上对系统进行更新,其他插件和底板连线一般不需要改。

7、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用主板测试卡可以很方便找到出现故障的部位,以及总线类型。

缺点:

1、由于在CPU与主存储器之间、CPU与I/O设备之间分别设置了总线,从而提高了微机系统信息传送的速率和效率。但是由于外部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没有直接的通路,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通过CPU才能进行中转,从而降低了CPU的工作效率(或增加了CPU的占用率。

一般来说,外设工作时要求CPU干预越少越好。CPU干预越少,这个设备的CPU占用率就越低,说明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这是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的主要缺点。同时还包括:1、利用总线传送具有分时性。当有多个主设备同时申请总线的使用是必须进行总线的仲裁。

2、总线的带宽有限,如果连接到总线上的某个硬件设备没有资源调控机制容易造成信息的延时(这在某些即时性强的地方是致命的)。

3、连到总线上的设备必须有信息的筛选机制,要判断该信息是否是传给自己的。

主板总带宽

集成主板是指集成了除主板芯片组之外的其他芯片的主板就算集成主板,比如网卡芯片、声卡芯片、显卡芯片等,但通常说的集成主板就是单指集成了显示芯片的主板才叫集成主板,目前所有的主板上都集成立网卡和声卡。

集成主板现在还出了集成显示内存的(比如780G主板就有集成64M或者128M DDR2显存的,游戏性能要强些)。

正常强况下集成显卡需要共享系统内存来作为显存用,也就占用了系统内存的带宽资源,内存双通道模式下的性能表现就更佳。采用独立显卡的主板一般不会占用系统内存资源(动态共享的除外)。

cpu带宽与主板带宽

主板上的南桥。北桥芯片决定主板支持的CPU的运行速度(为CPU和显卡服务的起到连接主板,内存和CPU的作用,使之协调工作,就像再好的车遇到很烂的路跑不快,而很烂的车遇到高速公路跑的比好车快一个道理,但是决定因素还是CPU的处理速度,呵呵)cpu决定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小,包括速度和带宽两方面。主板与CPU的关系就好比车与路的关系。明白啦?

主板只是个载体,用来承载其他硬件的.当然也会影响CPU的性能的,看总线频率够不够,总线频率过低的话,会影响CPU的. 但影响电脑速度的,主要还是CPU,CPU才是处理数据的,然后内存是个瓶颈,内存小了,会卡,大了却不会提升速度.只是个暂存数据的地方. 打大的游戏需要处理大量图形数据,这就需要好的显卡。

要是显卡差了,会导致游戏卡

什么总线带宽最大

总线的概念: 多个功能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使用统一的总线标准,不同设备间互连将更容易实。 系统总线的性能指标 ⑴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

⑵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总线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

⑶总线的工作频率: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带宽=总线位宽/8×总线工作频率 MB/s

总线带宽和总线宽度的区别

Hz是频率的单位,频率f(单位为HZ)=1/T(单位为秒s),T为时间,简单来说就是频率HZ是时间的倒数。最大传输速率就是这里的总线带宽=32(或64)×33(或66)×1000×传输次数/8,有不懂的可以给我留言

系统总线的带宽

总线主要的技术指标:

(1)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秒钟传送MB 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

与总线带宽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位宽。

(2)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 位、64 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

(3)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 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带宽和cpu

内存和宽带流量的单位不是一样的,内存的M是MHZ兆赫兹的缩写,而宽带的M是Mbps兆比特每秒的缩写,而流量的M是MByte兆比特的缩写。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是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667MHz、800MHz和1066MHz的DDR2内存,1066MHz、1333MHz、1600MHz的DDR3内存。Mbps=Mbit/s即兆比特每秒。Million bits per second的缩写。传输速率是指设备的的数据交换能力,也叫“带宽”,单位是Mbps(兆位/秒),目前主流的集线器带宽主要有10Mbps、54Mbps/100Mbps自适应型、100Mbps和150Mbps四种。

总线带宽和存储器带宽

1、总线的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速率)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钟传送MB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与总线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是总线的位宽和总线的工作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

程序总线

总线的带宽=总线的工作频率*总线的位宽/8

2、总线的位宽

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每秒钟数据传输率越大,总线的带宽越宽。

3、总线的工作频率

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带宽和最大数据传输率一样吗

总线宽度:总线宽度一般指CPU中运算器与存储器之间进行互连的内部总线二进制位数,影响吞吐量,即下面说的总线位宽。

总线带宽:总线的带宽指的是这条总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总量,它等于总线位宽与工作频率的乘积,总线带宽指的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