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置规范 | 温度后浇带设置规范

后浇带设置规范 | 温度后浇带设置规范

温度后浇带设置规范

后浇带留设规定如下:

第一是图纸设计,图纸上会设计后浇带,而且会说明是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

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对不同地区,结构长度不能超过55米,当超过55米时,必须设置后浇带或变形缝。

第三,对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要相应的要求。

温度后浇带设置规范要求

1.含义上的区别

①沉降后浇带是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②温度后浇带(也称伸缩后浇带)是为防止砼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2.作用

①沉降后浇带作用是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②温度后浇带作用是砼因温度产生形变限制变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温度应力的影响

3.浇筑时间的区别

①沉降后浇带需待主体结构结束且沉降基本稳定后才可以浇筑(主楼封顶后)。

②温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段才可以浇筑,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砼,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砼之间出现裂缝,造成后浇带部位砼结构薄弱(正温条件下两侧砼期满60d即可浇筑带内砼,且釆用高一级微膨胀砼浇筑)。

温度后浇带施工规范

1,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2,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3,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许断开。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4,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5,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6,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温度后浇带设置要求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温度后浇带施工工艺

60天后。

后浇带分伸缩型后浇带和沉降型后浇带。

伸缩型后浇带(也叫温度后浇带)在混凝土收缩基本稳定后浇筑,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完毕60天后进行。

沉降型后浇带在建筑物沉降基本稳定后浇筑,一般在主体工程完成后30天浇筑。

温度后浇带设置长度

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

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温度后浇带浇筑规范

温度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建筑施工术语,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体积是不稳定的,已建成的结构受热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性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会导致构件内部出现裂缝。

中文名温度后浇带

宽度700~1000毫米的缝

收缩变形30%~40%

完成1~2个月

温度后浇带间距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 ~1000mm为宜。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3、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4、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5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6、后浇带处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若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并应按设计要求设附加钢筋。

7、后浇带砼浇筑应留置砼强度检验试块及抗渗强度检验试块(设计有抗渗要求),后浇带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其两侧砼,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同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温度后浇带做法详图

地下室地板后浇带也就是筏板后浇带了,这部分做法在设计说明中有详图。一般在挖土时,后浇带部位的底面比周围筏板的底挖的比较深,两侧放60度角,具体深多少,这个由设计定,约300左右。。

温度后浇带怎么设置

后浇带砼浇筑,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

应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决定,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3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缝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断面。后浇带砼浇筑,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

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未补浇砼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所以在未补浇砼前两侧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浇筑后砼强度达85%以上一同拆除,砼浇筑后注意保护,观察记录,及时养护。

温度后浇带浇筑时间最新规范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