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设置 | 总会计师设置的范围是什么

总会计师设置 | 总会计师设置的范围是什么

1. 总会计师设置的范围是什么

一般包括四类:

一是会计主体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会计客体的“会计人”。

二是单独进行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

三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

四是指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

我国现行的各种版本会计学书籍和辞典中“会计主体”大部分持后三种观点,将企业作为会计主体,有的也称为会计个体或会计实体。显然,人们对会计主体的界定和认识是不同的。会计作为一门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以其自身用语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而著称,对于“会计主体”这一概念的科学的求证和认知,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学科健康的发展和会计事业的繁荣。

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2. 什么单位设置总会计师

归单位主要领导。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职务,在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法定行政班子成员,等同于行政副职,主要负责单位会计事务,对单位行政负责人负责。

在中央企业中设置总会计师,同时担任党委(党组)成员,由中央组织部或国资委管理。在省级单位,有的也设置总会计师职务,为班子副职。

3. 按规定应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有

总会计师是在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总会计师主要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总会计师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也不是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 根据《总会计师条例》第七条 总会计师负责组织本单位的下列工作: (一)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二)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四)承办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总会计师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4. 总会计师的设置规定及其职责

按法律规定,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5. 总会计师的设置条件包括

总会计师的职责:

1、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2、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预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承办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5、总会计师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6、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等问题作出决策。

7、总会计师参与新产品、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劳务)、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

6. 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1、会计属于管理人员,如发生工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工资科目;

2、从事会计工作的专职人员,在我国,会计人员按职权划分主要有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一般会计;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划分为高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

3、会计人员的配备,应根据各单位规模的大小及业务的需要,应该要符合会计机构内岗位设置的要求。一般而言,还应该设置会计主管人员,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还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来统筹整个单位的会计工作。

7. 总会计师定义

  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总会计师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高级会计师表示的是会计的职称级别;注册会计师是获得从事独立审计的专业技能的执业人员;总会计师是一种行政职务。   高级会计师,是指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中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业务能力上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并了解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供重大作用。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   总会计师是在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会计管理。   

8. 总会计师的设置条件不包括什么

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这句话是错误的。《总会计师条例》第二条规定: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9. 总会计师应具备什么条件

至少是会计师以上职称(高级更好),财务主管或主管重要会计岗位至少3年以上,有上级主管及人事部门任命,副院级行政职务(医院不得再设立与之同级的非专业副院长)会计师高级职称

(一)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4、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10. 会计法中关于总会计师的设置是如何规定的

  不是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的。  《会计法》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并没有限制除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设置总会计师的范围。其他单位完全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视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设置总会计师。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也都设有总会计师。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发挥国有经济活力和优化配置的前提下,通过改组、改制和改造,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日趋完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为了有效行使所有者的权力,必须依法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主要负责人员的监管。总会计师是主管企业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单位领导成员,在资产管理和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其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