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井设置 | 电缆井设置最大距离是多少

电缆井设置 | 电缆井设置最大距离是多少

1. 电缆井设置最大距离是多少

施工时候留下来的,方便检修和穿入新的电缆,电缆入地是一项美化城市环镜工程。为了方便施工,因为电力电缆又粗又硬,两个电缆井的距离不会太远,在拐角处尢其显眼。

路灯照明小电缆井通常在路灯杆傍边,而通讯的弱电电缆井距离可以大一点。并在马路的另一侧铺设。再一个在电缆井的井盖上有显著表示是何类电缆。

2. 电缆井与电缆井之间距离

一般在30至50米一个

电缆井的设置距离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及电缆的截面来定,一般说场地环境好的而且电缆截面不是很大(考虑电缆重量和穿缆拉力)的可适当距离远些,反之设置距离要近些。电力井电缆截面大且重一般设置在50米以内,在住宅小区内设置距离要小些了,因为要考虑楼盘布局、道路规划及电缆走向(拐角), 我做过的是设置距离30米。

3. 电缆井距离建筑物距离

长度、宽度尺寸一般为2500*1300mm,爬梯最低高度单元为3米(每3米可组合为一个标准节),Z字形爬梯垂直高度为1.5米,上下两个平台6个梯级,梯级长530mm,宽210mm。

1、爬梯的素材正常是钢结构,且需保证做法符合相关规定。

2、踏步首步距地面不可超过450毫米,最后一面要和屋面行走面平行,踏棍的间隔在225到300毫米间。

3、护笼下方起点高度在2100到3000毫米间,即大于三米的爬梯就要配置护笼,而护笼上层高度则不可小于1050毫米。

4、梯梁和墙面要超过180毫米,不持续的凸起物和梯梁则不可低于150毫米。

5、有关设计负载和材质的标准,则要依据具体的需求来判断。

6、除了设定的规范外,相关部门还编制了负符合规范标准的国标图集,无特殊需求,只能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钢爬梯。

4. 电缆井设置间距

3.4.6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11.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室外时,应埋地敷设。

1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地(水)下隧道或湿度大于90%的场所时,线路及接线处应做防水处理

11.1.5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线通信模块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额定通信距离的75%。

2)无线通信模块应设置在明显部位,且应有明显标识。

11.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B1级以上的钢性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

11.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11.2.3线路暗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B1级以上的刚性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金属封闭线槽保护。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直接明敷。

11.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应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和电力、照明用的低压配电线路电缆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11.2.5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内,当合用同一线槽时,线槽内应有隔板分隔。

11.2.6采用穿管水平敷设时,除报警总线外,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

11.2.7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保护管保护。

11.2.8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或黑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10.1.10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2)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3)消防配电线路宜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在不同的电缆井、沟内;确有困难需敷设在同一电缆井、沟内时,应分别布置在电缆井、沟的两侧,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6.9.2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与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电气火灾监控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之间,应采用专用线路连接

5. 电力电缆井间距

按照市供电局行人沉底电缆沟的设计说明,检查井每个20米设置一个,工作井每隔60米设置一个。

市政电缆线径比较大,比较重.敷设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检查井间距离太远,要线路增加或检修时就不利用施工。

间距是根据线径测算重量后与穿线机的拉力进行论证后得出的结论。

6. 电缆井宽度

k1 单门 内径  410*680k2双门 内径  830*920 这个是大概的 各个地方因为井盖规格不一样 也会有差别我上周刚画了个图 你参考

7. 高压电缆井距离是多少

管井的设置可以参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5. 4. 7 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工作井: 1 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

2 电缆分支、接头处。3 管路方向较大改变或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4 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工作井的大小根据什么确定根据电缆有关施工规范,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20d. 通常高压电缆井要比低压电缆井大。电缆井的大小和电缆的管群数和电缆井位置还有关系。我们做的低压电缆井通常净尺寸1米*1.2米。高压井至少净尺寸2米*1.5米左右

8. 电缆井高度确定

一、一般要求

1、暗配管时,电缆保护管宜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的电缆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2、电缆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瘪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3、电缆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2)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4、当电缆保护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或电缆井,且接线盒或电缆井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1)管长度超过30m,无弯曲;

2)管长度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3)管长度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4)管长度超过8m,有三个弯曲。

5、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6、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7、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紧固密封,并符合下列要求:

1)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8、硬质塑料管在套接或插接时,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胶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管两端应封焊。

9、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1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的锈蚀。

12、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二、预制、预埋

1、钢管敷设

1)预制管应下料准确,套丝时应两遍成型以保证牙型完整、规则;煨弯时不应有明显的凹偏现象,并注意保护丝扣。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无螺纹连接的管口宜做成喇叭型。

2、暗敷设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做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遍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3)电缆管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埋设时不应小于0.5m。

4)钢管宜采用套管连接,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焊接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

5)电缆管应有不小于0.1%的排水坡度。

6)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 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镀锌钢管与盒(箱)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7)钢管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卡跨接。

8)配管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2、塑料管敷设

1)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加套钢管保护。

2)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

3)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三、明配管

1、钢管敷设

1)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 mm/m,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2)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3)配管工程中非带电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应可靠。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见下表:

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长度应不小于电缆管外径的3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2)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螺纹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3)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套管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5)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钢管连接的管内表面应平滑。

6)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配钢管与盒(箱)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然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并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设防水弯头或加装密封格兰。

(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高出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5)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且不防碍设备的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6)利用电缆的保护管做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或用专用接地卡跨接,再敷设电缆。

2、塑料管敷设

1)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定。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的边缘距离为150~500mm。

2)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损伤的地方,应加装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少弯曲,当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3个时,应增设接线盒。

3、金属软管敷设

1)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2)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3)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1m处。

4)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导体。

5)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6)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4、钢管配线应在下列各处装设防爆挠性连接管:

1)电机的进线口。

2)钢管与电气设备直接连接有困难处。

3)管路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

5、防爆挠性管应无裂纹、孔洞、机械损伤、变形等缺陷;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应采用相应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2)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5倍

9. 电缆井深度不小于

地埋电缆施工开槽深度不得小于70cm,电缆敷设中沟底部先填细沙,电缆敷设好后再填细沙10cm,再用特制标有方向的混凝土砖覆盖,再回填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