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设置 |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设置 |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1.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

【结构工程师】【1.】框架结构的柱子为框架柱,由计算得来。具体施工要求详《11G101-1》关于柱平法的部分。

【2.】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中才有构造柱,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3.4-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且一般可采用《06SG614-1》具体构造措施。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2. 最新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

3.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规范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范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

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

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

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4.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有哪些

1、窗边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0.24m×0.18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0.25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

3、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到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0.24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窗边构造柱。

5.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规范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13.3.4条第4款:墙长超过 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具体配筋要求可以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 7.3.2 条规定,纵筋宜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扩展资料: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3 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 5m(或墙长超过层高 2 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6. 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1、构造柱的钢筋必须根据施工图布置;

2、构造柱要先绑扎钢筋,之后根据先退后进的原则砌墙,要求进退的尺寸控制在6公分,而一皮砌块的高度为25公分;

3、在构造柱上方及下方的搭接部位,必须根据要求设置加密箍筋。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

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 高层建筑填充墙构造柱设置要求标准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

8. 填充墙体构造柱设置规范

1、当墙长或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墙高(GB50011-2010)/墙段长度大于5m时(12G614-1)时,应在墙中设置构造柱;当墙长大于墙高且端部无柱时,应在墙端部设置构造柱;

2、外墙端部无柱时,外墙大于1m时应在端部设置构造柱(CECS281:2010);

3、长度大于4m的窗台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4m(CECS281:2010);

4、对有洞口的填充墙,当洞口宽度大于2.1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CECS281:2010)、(12G614-1);

5、内外墙交接处宜设置构造柱(CECS281:2010);

6、外墙转折处宜设置构造柱(CECS281:2010);

7、外墙洞口宽度大于3m时,窗裙墙顶面(中部)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应大于2.5m(CECS281:2010)。

9. 填充墙构造柱搭接长度规范

一般选GB15G701-3,其说明第5.1.11条:构造柱横向压墙钢筋与预墙体的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要求为绑扎搭接时不小于600mm。构造柱、水平系梁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全部纵筋可在同一连接区段搭接,此时钢筋搭接长度50d。构造柱纵筋一般设计为12,50d=12*50=600mm。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