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IF、COUNTIF、SUMPRODUCT函数在成绩统计中应用

SUMIF、COUNTIF、SUMPRODUCT函数在成绩统计中应用

 

         在学校组织的学年考试考务工作中,为了便于评卷实行流水作业和避免学生作弊,经常将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拆散混编。在考试登分完毕之后,如何做到不改变原始表格的状态而进行分班成绩统计呢?利用SUMIF、COUNTIF和SUMPRODUCT这三个函数,一切都将会变得十分轻松。下面举例说明。 ( )

一、造册登分 ( )

登分册一般有班级、考号、姓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名称,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作表建立在Sheet1,并将其重命名为“登分册”,将学生成绩输入其中(见图一)。将Sheet2命名为“统计表”,在其中设置好班级、科目、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等统计信息列标题,输入班级和需要统计的科目内容(如图二)。  ( )

  ( )

( )

  ( )

( )

二、建立函数 ( )

  ( )

  ( )

       在“统计表”中的C2单元格输入数组公式=SUMIF(登分册!$A$2:A$13,"一(1)",登分册!$D$2:D$13),按住Ctrl和Shift键回车可以计算出一(1)班的总分,将公式向下复制到各单元格,并将其中的“一(1)”班分别改为相应班级名称。这个数组公式的含义是:在“登分册”工作表中查找“一(1)班对应的成绩,并返回一(1)班所有成绩之和。如图三  ( )

  ( )

( )

       在“统计表”D2单元格输入公式=ROUND(C2/COUNTIF(登分册!$A$2:A$13,统计表!A2),2)计算出一(1)班的平均分,向下拖动复制公式到相应单元格。该公式的含义是:将C2中的总分除以“登分册”A列中与A2显示的值(一(1)班)相同的人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 )

       在E2中输入数组公式计算及格人数。该数组函数为=SUMPRODUCT((登分册!$A$2:A$13=统计表!$A2)*(登分册!$D$2:D$13>=60)),其含义是:若“登分册”工作表A列中有与“统计表”A2相同的信息,即“一(1)班”,则返回与“一(1)班”相对应的成绩中大于或等于60分的人数(如图四)。将公式向下复制后,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E2/COUNTIF(登分册!$A$2:A$13,统计表!$A2)计算该班的及格率。   ( )

( )

       将E两列中的公式复制到G列,并将公式是的">=60 "修改成学校规定的优生标准(如是80分为优生,则将60改为80即可)(如图五)。同理,将F列中的公式复制到H列即可得到优生率的统计结果。   ( )

( )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使用数组函数,一定不要忘记是Ctrl+Shift+回车。 ( )

  ( )

               顺便送上:  WPS 函数应用大宝典 ( )

  ( )

  ( )

(责任编辑: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