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脑上画叫什么(怎么画有名的建筑)

建筑电脑上画叫什么(怎么画有名的建筑)

怎么画有名的建筑

建筑的防火疏散组织及设计,是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内容很重要。

建筑内的疏散系统,是由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组成的。

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中,各层平面图中,已将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的布置和组织与建筑的其他部分(例如各房间等等)共同组合成并表示成各层平面图。

因此,3层建筑(楼)无需再单独画平面疏散图,而建筑各平面图中已经包含着疏散图了。

画周围的建筑怎么画

使用多线样式管理器快捷命令,打开多线样式管理器

新建一个墙体的多线样式

在多线样式中,选择合适的参数确认后,退回多线样式管理器

在多线样式管理器中,把新建的墙体样式置为当前样式

点击保存,后确认退出

使用MLINE命令,绘制墙体

著名建筑的画法

1.掷铁饼者

作者:米隆

简介:选取的是竞技状态的最关键时刻,运动员的重心落在左脚上,紧握铁饼的右手摆向身后,全身处于“一触即发”的瞬间。这座雕像以扭转的身躯、张开的手臂和弯曲的双腿,创造出稳定、庄严的造型,形成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并且他那镇定的面部表情和紧张的肌肉之间的对比,赋予作品以独特的个性,赞美了运动员健美的体魄及必胜信心。

2.命运三女神、帕提农的雅典娜、宙斯

作者:菲狄亚斯

都是雕塑。。画家好像不多。。那时候比较好的是史诗,然后是建筑和雕塑。画基本都在瓶上,有《战士的告别》、《阿克琉斯和埃阿斯掷骰子》等,作者大多不详

建筑怎么画?

、用轴测图画 打开CAD下面有个对象捕捉,点右键,选设置,点开第一个捕捉与栅格,有个捕捉类型,选等轴测捕捉,确定就行了,画图的时候就是不同的方向,如果要换方向按f5 。这样就是用平面画三维图形。2、画真正的三维图,打开视图,选择,一个三维视图,就可在里面画了,三个方向

怎么画有名的建筑师

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步骤

l.平面轴线的确定

开间与进深、有多少开间,有多少跨房间,先要明确。 一般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平面尺寸用毫米(mm)表示。 应标明各层平面的定位轴线并须与其它建筑图的定位轴线一致

2.画样体、柱子

平面轴线画好以后可画墙体和拄子。

3.画门窗及门窗的定位尺寸,将门窗统一编号,以编制门窗表。

4.画建筑外墙总长

轴线总长加轴线外墙的厚度即是有时候轴线就是外墙边线。通常在建筑的首层平面须标注建筑外围总长尺寸。

5.绘制立面图

建筑师一般绘制立面图用1:100或1:200的比例,首先要确定层数。然后根据余设计方案确定地坪线、绘画墙、门窗,最后加粗轮廓线。

注意加粗地坪线、台阶以及轮廓。立面图须标注门窗高度、层高及建筑总高尺寸。

6.绘制剖面图

根据梁板和柱的受力体系,确定层高、画尺寸线。注明标高,且应与平、立面图一致。 在平面图上,注明剖切位置,剖切方向及向图索引,在剖面图上注明室外地坪标高,以及室内地面及各层标高。依次画上去,最后画屋顶。屋顶是平屋顶还是披屋顶?不管是平屋顶还是坡屋顶,都要在屋顶平面和剖面图上注明找坡方向,坡度,排水沟位置等等。

平、立、剖面画完后。就是做具体详细工作。确定材料、构造尺寸、用什么规格的管道等并绘制大样图。

外墙饰面做法即材料原地颜色是在立面和节点构造大样中注明的。

7.怎样画施工图的节点大样

建筑师应该对应平、立、剖面图画檐口节点大样、画墙体、门窗大样,画楼梯、厨厕、阳台等节点大样。

基础大样及落水管位置,电器设备如电冰箱、洗衣机等的设置也宜在建筑的平面或大样图中有所标明。

总之,应在节点构造中注明尺寸、材料、规格和做法。然后列出门窗表。值得指出的是,建筑师在做施工图的初始阶段。甚至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与其它各工种沟通,相互提设计条件,不断解决由各工种引发的一些间题,所以说,建筑师既要在建筑施工图的完成过程中起牵头作用,同时也是各工种矛盾的协调者。

在实施工程技术建设中充当矛盾的协调者 建筑师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l.定期到工地察看。随时处理或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当主体工程完成后做内外装修时作现场指导。

3.各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建筑工程设计人(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空调与通风等工程人员会同规划、消防、环保等主管部门以及质监站、监理工程师一道参与工程验收)。 工程一旦完成并投入使用,用户的问题接着而来,建筑师及结构工程师和水电安装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好工程回访以利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设计。

怎么画有名的建筑图片

古希腊神话故事,看了大概两三遍,每次再拿出来感觉都如同看新书——内容人物完全记不住。太庞杂。尤其人物关系,话说宙斯作为众神之神真够累,哦,不,真精力充沛,妻子情人子女一大堆,傻傻的理不清。好在网上有人物关系图,虽然有的地方明显有出入,总的来说还是说清了宙斯宇宙(他家)庞大的人物关系(家庭乱X结构)。怪不得在西方画家笔下,宙斯拥有健美壮硕的体格,否则真心撑不住呀。

背景图是拉斐尔的《海仙女伽拉忒亚》。画中旁边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抱着伽拉忒亚在向她求爱。伽拉忒亚的意中人是英俊的牧人阿喀斯,于是驾乘着海鱼牵引的贝壳跑掉了。

西方绘画起源于宗教艺术。咱老祖宗差不多,早期题材多为神话人物故事,比如著名的《洛神赋图》《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后来震撼世界的敦煌壁画。但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中世纪以后的作品。14世纪末杨·凡·艾克尝试用油调和颜料,从而油画诞生。在此之前的画家多用水或蛋清调和颜料,水调颜料的画作干透以后很容易剥落,难以保存,因此传世作品有限。杨·凡·艾克作为哥特派画家,为文艺复兴油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颜料基础。

阿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 画家把自己画在镜子的映像里。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暗黑的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阶段,其本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黑死病即鼠疫的流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但丁笔下“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响着不绝于耳的雷鸣般的哭声,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测,完全无法看见任何景象”的诗句,生动描绘了中世纪的黑暗和压抑。

13世纪教廷兴起猎巫运动,认为黑猫是魔鬼的守护神,作为啮齿类动物的天敌,猫被屠杀导致鼠患泛滥,继而引发黑死病流行。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写疫情的恐怖: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成了人间地狱,……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欧洲人口锐减,迫使经济趋向多元化,促使资本主义革命爆发。黑死病带来的死亡阴影对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一些思想家开始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主张个性解放。诗人彼得拉克写道:我不想变成上帝……我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与此同时,人们对教会体制产生怀疑,出现经验科学的萌芽,提倡面向自然、发展科学。西方文艺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衰败湮没,随着教会绝对权威被动摇,人们借由发扬古典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潮流——文艺复兴。

死亡的胜利 老彼得·布鲁盖尔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内容以基督教《圣经》和古希腊神话故事为蓝本,主要有两个流派,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初期的代表人物乔托,据说师承契马布耶,但实际全靠自学。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采用线透视构图,一改哥特式绘画的平面视图刻板之风。

哀悼耶稣 乔托

圣母子 乔托

其后有马萨丘和安吉利科。

当当当~重量级人物即将登场。对于我这水平的吃瓜群众来说韦罗基奥这个名字不是那么振聋发聩,但是他的三个学生老霸气了,分别是波提切利、达·芬奇和佩罗基诺。由于黑死病流行,波提切利比乔托晚了大约一百年,却同为初期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同门师兄弟、神秘穿越人达·芬奇却是中期的代表画家,另一位拉斐尔是同门师弟佩罗基诺的得意门生。韦罗基奥有这样的徒子徒孙,怕是在墓里也笑醒。文艺复兴三杰还差一位米开朗基罗,说起来,老米和波提切利、拉斐尔没有直接关系,跟韦罗基奥也没有师承,但是、但是、但是,他的三位老师吉兰达约、多纳泰罗和贝托中的吉兰达约的画风颇受韦罗基奥影响。看出来没有,文艺复兴时期最牛掰的、暗藏的大BOSS当属韦罗基奥!

耶稣受洗 韦罗基奥

雅典学院 拉斐尔 画家把自己画在了里面,找到了吗

西斯廷教堂顶画 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 教皇认为上帝裸体不雅,老米一听甩手走了。教皇只好又找人给上帝“穿”上了衣服。

米开朗基罗的学生瓦萨里学习了绘画、建筑,是佛罗伦萨绘画学院发起人之一,成为西方绘画教育奠基人,写了一本著名的书《艺苑名人传》,在书中第一个提出文艺复兴这个词。

咱再捋捋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的兴起主要靠贝利尼家族,画家G·贝利尼的老爸、哥哥和姐夫曼特尼亚都是大画家。看看,果然虎父无犬子,家庭教育多么重要。当然个人努力也不能抹杀,乔托就是通过自身努力,从一个放羊娃跻身名家巨匠、实现阶层跨越的励志传奇。可惜英年早逝。

贝利尼有两个著名的学生,分别是乔尔乔内和提香,提香的学生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近代著名画家德加和劳特雷克深受丁托列托笔触和线条效果的影响,把他们的画作对比一下。

银河的起源 丁托列托 神使赫尔墨斯奉宙斯之命,把刚刚出生的赫拉克勒斯带到赫拉身边,想借她沉睡的机会吮吸奶水。赫拉从睡梦中惊醒,奶水喷涌而出,化作了天空中的灿灿银河,因此英语中银河叫the Milky Way。

舞者 德加

舞者 劳特雷克

著名的建筑怎么画

  在需要做瓷砖的区域填充累死瓷砖的图案。1、命令H进入填充选项界面2、在填充类型与图案中的类型里找到合适的图案3、调整填充比例4、在边界里选则填充域然后确认5、自动回到填充界面点确定  Autodesk公司出品的著名CAD软件,主要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借助AutoCAD,可以安全、高效和准确地和客户共享设计数据。可以体验本地DWG格式所带来的强大优势。DWG是业界使用最广泛的设计数据格式之一,可以通过它让所有人员随时了解你的最新设计决策。借助支持演示的图形、渲染工具和强大的绘图和三维打印功能,你的设计将会更加出色。

漂亮的建筑怎么画

1、打开相关主页,点击三维组合建筑模型这个图标

2、下一步会进入楼层组合的编辑窗口,选择需要的数据并确定保存。

3、这个时候通过输入文件名称以后,直接确定保存。

4、等返回主页以后,找到命令行输入3DO并进行回车。

5、这样一来会生成对应的图片,即可实现用天正建筑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步骤和方法了。

古老的建筑画怎么画

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的100多年间,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是巨大的,其中既有与西方建筑风格平行发展的一般类型,也有受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制约的特殊类型。而新内容、旧形式和中外建筑形式能否结合、怎样结合,一直是近代建筑风格变化的主线。寻求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道路,一直是建筑艺术创作的主题。

20世纪的中国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的陈规。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相一致。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包含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美功能,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性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也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地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

20世纪城市功能的急剧变化,给传统的环境艺术以根本的影响,原有的群体序列艺术和环境尺度远不能适应新的功能。首先,不同城市和不同街区对于开放性、公共性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群体环境。如北京的使馆区,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行政区,上海、天津、广州的金融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南京、长春的政权机关区以及各大城市的新兴商业街区等等。其次,随着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输入,也引进了城市和街区群体构图艺术,使得一些城市和街区出现了新的风格。开始是德国式、俄国式、英国式、日本式等等新小区建设,其后就扩大为整个城市自觉的整体经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进行新的规划,大多注意到新的环境艺术构图和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尤其以1929至1930年上海、南京的规划和1939年伪满洲国新京(长春)的规划最为典型。50至6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起,表现城市个性的群体环境艺术手法开始成熟。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广州北部新区的开发,都是突出的例证。80年代以后,新兴市镇建设更注重群体艺术的价值,深圳、珠海以及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和居住小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

简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情况

中国近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大致可分四个发展阶段: .(1)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1840—1895)。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借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 (2)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1895—1919)。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3)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19—1937)。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4)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1937—1949)。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面貌相当庞杂。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 :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 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 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冲击下的中国近代建筑。

简述一下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

国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在中国国土上于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 从样式研究的角度来看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 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二十余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文化基本上是连续的一元文化。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封建主义的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而日趋衰落;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却因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从明末清初开始,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鸦片战争以后,则完全以侵略和被侵略的方式进行了。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侵入,在中国国土上除了传统的古代建筑仍在延续、演变之外,外来的欧洲建筑样式逐渐多起来,在中国近代的建筑历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则又出现了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另一股潮流。这两股潮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加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的冲击,使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呈现出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多种体系并存、碰撞与交融的错综复杂状态。中国近代建筑正是这种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由于中国国土幅员广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长江沿岸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外国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较早作为商埠开放,因此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城市出现的某些洋式建筑。而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城市由于交通不便,仍处于与外部世界较为隔绝的状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为强;只有个别城市或临近边界、或因铁路建设的发展等原因,也有洋式建筑兴建。 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筑以上海外滩(Bund of Shanghai,又称“黄浦滩”)和南京路、天津九国租界、广州“十三行”和沙面、厦门鼓浪屿、青岛胶澳租界“青岛区”的建筑为代表。 长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筑以南京下关、武汉汉口租界的建筑为代表。 内陆地区沿边城市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主要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受俄罗斯传统建筑和十九世纪末欧洲流行的“新艺术运动”样式影响,在中东铁路系统的建筑和东正教堂中表现为多。滇越铁路(1903--191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越南人在参与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昆明商埠的开发过程中,间接地把其所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带到滇越铁路沿线的城市和昆明。 北京的洋式建筑则以东交民巷使馆区建筑为滥觞,以资政院、大理院为代表。 洋式建筑的设计者基本为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 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本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中国建筑的历史中反映出了世界上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建筑师面对列强的入侵而激发的民族意识,这两种因素有剧烈的碰撞、交叉和融和。 传统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1893?929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1925?929年)。中山陵陵园总体平面呈钟形,引人发“木铎警世”之想,寓意深远;墓在祭堂后合乎中国观念,式样采古制,建筑朴实坚固,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 吕彦直生年仅36岁,但他以设计并主持建造南京中山陵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1926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近代跨度最大的会堂建筑。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所作“首都计划”,则是中国进行的较早、规模较大的城市规划设计。“首都计划”的详细方案中,全部政府办公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极力提倡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意为发扬光大本国传统的文化。这在二十年代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 在北京,传统式建筑以二十年代所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简称 PUMC )新校舍建筑群体、燕京大学校园建筑、辅仁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为典型。 令人深思的是,较早出现的传统式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反映出外国建筑师处在中国近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追求。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 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冲击下的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兴办,并日益完备;中国建筑事务所陆续开业,中国人建筑师成长起来;中国建筑团体先后成立,学术活动得以开展。 杨廷宝(1901-1983)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设计作品运用中西建筑处理手法,不墨守陈规,刻意创新,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弛誉南北。他所在的基泰工程司(Kwan,Chu and Yang)是中国近代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建筑事务所,中国有相当影响,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许多重要工程均出自基泰之手。 此外,“华盖建筑事务所”(The Allied Architects Shangai)、“庄俊建筑事务所”、“范文照建筑事务所”、“董大酉建筑事务所”、“兴业建筑事务所”等都是中国近代极为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在上海、天津、北平、南京、重庆、成都、无锡、桂林、贵阳、昆明等地主持设计了许多建筑项目。 梁思成(1901--1972年)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创始人。建筑设计创作不是他一生建筑活动中的主要部分,但他对建筑设计创作问题多有著述,为数不多的作品表现了世界现代建筑潮流的影响,这以他1932年所作北京仁立公司铺面改造设计为代表。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代中国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许多重要建筑物,都是今日中国的宝贵财富,成为当地城市的重要景观,给中华大地增添风采。 中国近代建筑是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但不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创作的样板 早在本世纪之初,两位中国人建筑师就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作过不同的尝试:供职于陆军部军需司营造科的沈琪,于1906年为陆军部衙署设计了一栋以西洋样式为主、但颇多中国装饰的主楼;受命于两江总督的通州师范学校工科毕业生孙支厦(1882-1975),在1909年主持设计了一栋基本为西洋样式的江苏省谘议局建筑。此后近九十年间,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师有无数设计作品问世,样式繁杂。但是,虽然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摸索,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问题,仍然是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建筑师的难题。 虽然今天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不再是伴随着侵略而来,但中国建筑师仍始终跳不出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几千年历史文明所造成的耀眼光环。虽然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代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许多重要建筑物,都成为今日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但他们的作品似乎也不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创作的样板。我想,这当是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认识的一个方面。 对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应予以积极的保护 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认识的另一个方面是: 中国近代建筑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巍然屹立的历史建筑,作为先辈辛苦耕耘的历史见证,是我辈的光荣,也是对后代所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努力,前景也不一定完全灰暗;问题是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课题,仔细想想我们是否能付出失去所有宝贵历史文物的代价。”《活的历史枣保护香港的历史建筑》(1982年)一书中的这一段话,写得是何等地好啊! 关于近代建筑的保护,有两方面的工作: 1、对具体建筑物调查、实测,进行建筑历史研究。 这项工作主要由民间学术团体开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有部分初步成果问世。但在六、七十年代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干扰,除偶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外,大陆上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实际上是处于停顿状态。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历史学界,随着对涌进国门的五彩纷呈的众多国外建筑流派的介绍、评论,进而变为对其发生、发展之渊源的关心,并引发了如何认识建筑传统与现代风格关系的讨论。这样一来,中国建筑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环节和中西交叉的汇合状态的近代一段再次引起了注意。1985年8月,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发起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揭开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第二时期的序幕。 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的联合资助,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举行了五次全国性会议,提出论文 179篇,出版四本论文集(收入论文92篇)。同时,通过中日合作,至1995年底共进行了哈尔滨、青岛、烟台、南京、武汉、广州、北京、厦门、重庆、昆明以及庐山16个城市(地区)的近代建筑调查,填制调查表2612份,出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十六个分册。上述工作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处在深入发展的阶段。定于1996年9月在江西庐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将是一次承上启下的盛会。 2、对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这项工作主要由政府机构推进。 1988年11月10日,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国家主管部门对近代建筑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并开始重视其保存与再利用问题。《通知》发出后,在各地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同中日合作进行的中国近代建筑调查互相配合,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一批推荐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优秀建筑名单和资料。 1995年9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公布了“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共56项。其中27项为近代建筑。 同时,各地对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具体工作也逐步进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近年来亦做了部分工作: 1993年7月,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规划局支持下,受北京铁路分局文化宫委托对1906年建成的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建筑进行复原改建设计,以保护北京的历史风貌;1993年10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四川境内的近代建筑进行考察,对有重要价值的进行论证,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方案,以保护长江沿岸景观;1994年6月,受西城区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委托对西城区北京水准原点、陆徵祥家族墓庐等近代建筑进行实测,以建档定级保护;1995年6月,受宣武区建设委员会委托对宣武区大栅栏、天桥、白纸坊地区14栋近代建筑进行实测,以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方案。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代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逐步付诸实践。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对其进行保护的现实意义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正在逐渐体现出来。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大体上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历程

建筑设计:因陋就简、厉行节约→复古→面向大众、讲究实用经济美观→到开放后以人为本讲究舒适。是一条摸索前进的发展过程。 结构设计:照搬苏联规范、结构极限理念→抛开苏联模式走自力更生路、以竹代钢;回归大老K总安全系数法→慢慢接受欧美规范、融入国际理论→凭借自己科研能力走入了以国情为基础的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论。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中国建筑百年的变化

中国传统建筑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之前谓中国古代建筑史,之后谓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在商朝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体系;西周至秦这一体系基本定型。以后2000年间虽有变化,也融合了不少外来因素,但基本形式改变不大。它的主要特点归纳为:重视建筑与环境协调;群体组合胜过单体造型;木构架的单体规格化、标准化;曲线型大屋顶形象突出;色彩绚丽、对比强烈。  中国近现代建筑是伴随外来侵略,新功能、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因与旧形式之间缺乏一个正常的交融汇合的过程,传统风格形式遇到尖锐的挑战。然而,顽强的民族审美观念却无时不在撞击人们的心房。相对于外来建筑,情系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如是产生了“民族形式”这一概念。在探索民族形式的道路上尽管走得曲折、有过失败,但是并没有损害建筑功能与技术的发展。在发挥建筑形象社会功能的过程中,倒是增添了不少光彩和许多可贵的内容。因而出现了一波接一波创造新的民族风格形式的高潮,显示了中国建筑民族形式风格具有茁壮的生命力和审美根基。 1.早期的民族形式追求  上世纪20年代以前,是新功能建筑民族形式不自觉的摸索时期。主要创作模式有“新功能、旧形式”,“洋式门面、中式装饰”,“中国式教会建筑”三种。上海浦东教堂,圣约翰学院是为代表。 2.繁荣期民族形式创作 1920~1930年,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一批留学生,致力于在新建筑中体现民族形式,创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作品。“首都(南京)计划”对民族形式给予了大力提倡和支持,中国营造学社对创作民族形式作了有力的学术推动,曾一度垄断建筑市场的外国建筑师和教会主持人也注意在现代建筑中要用中国民族形式。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古式、古典式、折衷式等特征的近现代建筑。南京中央博物院、广州中山纪念堂、武汉大学是为典型代表。 3.“兴亚”式中的民族风格形式   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占区的满洲国“兴亚式”、“帝国式”建筑也采用了中国建筑式样。长春至今还保留有一些这样的建筑。 4.建国后民族形式新探索  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形式的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当时所谓“复古主义”学习苏联的创作方针,具有政治色彩的“民族风格”受到特别强调。大部份“古典式”建筑规模比二、三十年代变大了,且成组群建设,形象更为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主义后期。  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尤其是苏联的影响1959年的“国庆工程”等一批高质量的大型纪念性公共建筑出现。比之以前的折衷式、古典式都有新意、有所突破。广大人民群众是拥护的、欣赏的。谓之新古典主义还是比较动听的,也没什么不可。  20世纪60年代,广州一批带岭南园林特色的建筑对民族形式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大的推进,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的思想,使仿古和乡土风格的民族形式建筑又受到新的重视。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热情,人们对具有地方风格的建筑,中式庭园等民族风味的商旅建筑,乐于接受。“古风主义”为恢复风景名胜区的著名风景建筑表现十分突出,多受群众认可。遗憾的是,此后因社会思想浮躁,以及中国建筑理论的疲软和滞后,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不是很多。   20世纪90年代之前出现的新乡土主义建筑用于山区宾馆、山庄非常成功。河西土堡式民居风貌的敦煌候机楼也是十分优秀的。后期房地产业火红,各地相对强劲的“欧风”豪宅,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民居”风格的住宅小区及其附属古典庭院作品。 从当今往前推20年,还有一种民族风格的本土现代主义建筑值得人们重视。这些建筑多出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疆迎宾馆、拉萨饭店、西双版纳体育馆、新疆人民大会堂等都是。也许是这些地方的民族特色保留得相对多一些,才诞生了这许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传统建筑基本特点如上节所述。中国近现代民族形式风格的建筑特点又有哪些呢?对此,我们依然可归纳如下5个特点:重视建筑造型与环境景观构图;整体空间组合胜过局部体形;具备屋顶、屋身与屋脚三段式的有机构成;具有中国建筑典型元素的形象概括符号及韵味特征;整体色彩和谐,局部丰富多彩。 这样的建筑,可以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它的体量可大可小。它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语言、结构款式。它能够满足近现代这样或那样的功能要求。它既有历史文化脉络,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