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促下电脑软件学院 | 重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促下电脑软件学院 | 重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

1. 重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成立于2000年4月,2012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位于国家高新区重庆市永川区——中国西部职教基地,坐落于茶山竹海风景区,校园环境静美,亭台楼榭、湖山相依,曲径通幽,风景秀丽。

学校占地面积近300亩,有独立的教学楼、实训中心、男女生学生公寓、标准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网红食堂、多功能计算机机房、电子阅览室、各类专业实训训练室等,学习生活设备设施齐全、功能设施完善,能满足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需要。

学校现有国防教育系、计算机应用系、旅游服务管理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财经商贸系共6大专业系部,开设专业(含升学专业方向)20多个,目前热门的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VR)、新能源汽车、建筑工程造价、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等多个培养方向。

学校目前在校人数近2000人,校区建设完毕后可容纳人数为8000人,拥有专兼职教职员工200多人。

学校本着“向大学输送优质学生”的发展定位,秉承“让你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的办学理念,采取“技能+文化”并重的举措,实行“3+2”五年贯通培养、对口单招升学、高考升学本/专科的多元并举升学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将合格优秀学生输送到大学继续深造,力求实现家长“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愿望,和为社会培养更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积极上进”的当代“准”大学生的责任。

办学理念

正德 励志——要求师生有高尚的品格、良好的道德,确立远大的志向,积极行动,将远大理想变成现实。

勤学 敦行——勉励师生勤奋学习,要求全体师生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

2. 重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官网

重庆大学的周明亮老师,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多种重要国际期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已在实际系统中运用。

周明亮作为关键人员参与多项国家863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研究主要方向是:1.二维/三维人体姿态估计;2.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处理;3.抗遮挡的行人检测算法;4.高性能视频大数据感知和编码与传输;5.图像分割。

3. 重庆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经济专业,自动化专业,材料与环境专业等

4. 重庆计算机职业学院

在全国比较,只能算三流水平。与同城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比较都有一定的差距。重庆理工大学强势专业还是机械工程,材料成型专业,特别是汽车工程专业,在西南地区高校中比较还是比较好的,该专业在西南地区开设最早所高校之一,

5. 重庆计算机软件学院

1、重庆邮电大学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收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领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收计算机技术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还挂靠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专业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截至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科技部攀登计划、国家发改委专项项目等近3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10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3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0多篇,获得专利近20多项,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获2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6. 重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展计算机研究的基地之一,1978年和1986年获西南地区首个硕士和博士点,1998年成立计算机学院,200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CP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曙光计算机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重庆市高校唯一),软件理论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基础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学科在陈廷槐、童頫、程代杰和吴中福等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国内开创了容错计算、并行分布式处理等研究领域,不仅培养出徐杰、黄开源、沈一栋等著名学者,并且上世纪80年代在德国Springer出版《容错计算》专著,产出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学院计算机学科一直保持ESI全球前1%的排名,尤其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领域的ESI排名处于世界12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正高37人,副高46人;IEEE Fellow 以及各类人才30余人次。现有在校博士生约100人,硕士生约500人,本科生约900人。

学院聚焦计算智能与信息安全、先进网络与系统结构、机器学习与跨媒体感知、大数据与服务计算等方向。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混沌密码体制和隐私保护机制,保障了民生与国防安全;创造性地提出了存算一体的非易失性存储机制,攻克了面向工业物联网的智能边缘计算架构难题;突破2D/3D模型融合的关键技术,服务于医疗与文物保护;研发跨域融合云服务平台,助力西南地区灾害预防、飞行风险预警等,产生重大经济和民生效益。

7. 重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在哪里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作为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重庆市示范性软件学院、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笔记电脑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专科自考主考院校、重庆市高职单独招生院校,经过20多年跨越式发展,已积淀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输送两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学校位于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紧邻的金龙、天成两个校区均在举世闻名的高峡平湖之滨,其中学校总部金龙校区绿树成荫,山水相映,亭台生辉,风景如画,校园优雅灵动,是一所典型的花园式大学;办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面向信息产业,专业特色鲜明。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现设有软件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开设有软件外包服务、移动通信技术、金融保险、会计与统计核算、装潢艺术设计、音乐舞蹈表演等27个专业,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专业为主体、以艺术类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专业构架。其中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0个专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软件技术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商务英语为市级教改试点专业。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人才。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面向用人单位的定制式培养,大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举办了总裁助理班、卓越软件外包工程师班、中天国际班、富士康班、志合通信班、南京移库班、新媒体技术班等企业定制培养班,全面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坚持学历+技能的“双证书”制度,促进教学做一体化,努力培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坚持开放办学,海纳优质资源。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坚持放眼世界、走出国门,海纳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加拿大温士顿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日本东洋美术学校、日本高职高专联合会、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教师进修、联合办学等合作关系;引进印度NIIT、美国苹果动漫、IBM等多家国外权威职业培训认证;坚持以IT产业高峰论坛等平台构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举办儒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国内千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人才供用关系,历届就业率达95℅以上。

弘扬儒家文化,构建大学精神。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倡导敬天爱人和忠孝仁义,恪守“忠诚、专业、团队、责任、荣誉、国家”之校训,以此构建学校精神灵魂,引领师生价值理性。坚持立德树人、德能双修、全面发展,努力融合儒家文化、时代文化、企业文化和世界文化,着力培养学生“阳光、健康、自信、自律”的精神特质,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职业人。学校于2006年一举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等次,先后荣获重庆市党建示范单位、重庆市学生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近三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荣获国家一、二等奖6项,市级一、二等奖38项,开创了重庆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之先河;女篮荣获全市专科组比赛“六连冠”;身残志坚的青年教师易巍荣获200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新疆籍学生刘开谨勇救落水少年被追授为“全国舍已救人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重庆市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可能并不准确,仅供参考,请以正式公布的相关文字和数据为准!)

8. 重庆市计算机学院

重庆计算机学校有以下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大学。这10所大学在重庆市是佼佼者,还有一些譬如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

9. 重庆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都还不错,最好的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当然这是重庆高职院校中,本科院校中最好的是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大学(原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