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一台个人电脑(1970第一台计算机)

1981年第一台个人电脑(1970第一台计算机)

1. 1970第一台计算机

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为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方法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电子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研制出真空二极管。1906年,美国科学家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ENIAC)。

自ENAIC诞生至今半个多世纪来,计算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依据计算机性能和当时软硬件技术(主要根据所使用的电子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2. 1969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台计算机

因特网最早起源于美国,被研究人员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因特网和互联网是同义词,指的是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1969年,美军当时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于是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便是因特网的雏形。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被开发出来,轰动一时,于是此后,世界各地纷纷开始研究,以致形成了今天的互联网。

3. 1949第一台计算机

edvac不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计算机的名字叫“ENIAC”,也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它是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计算机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edvac全称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是一台美国早期电子计算机,于1949年8月交付给弹道研究实验室。在发现解决许多问题之后,直到1951年才开始运行,而且局限于基本功能

4. 第一台计算机20世纪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 时代主题不断深化,自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问题日益尖锐化,构成了20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大潮中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时代因素。20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世纪。纵观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化学合成技术、核能利用技术、激光技术等五大技术发明最具有代表性。

一、信息技术

20世纪的信息技术是在19世纪英国发明家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第一封无线电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4年,英国人费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到1940年英国人布特和兰德尔发明微波多腔磁控管,这些发明使无线电通讯成为实用的技术。到1947年,德国物理学家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代替了真空管,从而发明了收音机、电视机和电子计算机。1958年,德国科学家基耳比研制成功首块集成电路,使收音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逐步走向小型化、微型化。我们现在所称为“电脑”的计算机,于1945年诞生在美国,当时重达30多吨,占地150平方米,是在著名科学家冯·诺依曼领导下发明的,计算机的发明开创了人类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时代。

电视机的发明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发明之一。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发明了第一台电视机,1929年,美国科学家艾夫斯发明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40年,美国开始在全国播送电视节目,从而掀起了电视机的产业化革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以光纤为主干连接电脑的激光通信系统。1960年,世界第一台激光器诞生,1966年英国科学家霍克哈姆提出用玻璃纤维进行远距离信息传输的设想。197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高效载的光导玻璃纤维。1995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以光缆为主干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又倡导建立了覆盖全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

20世纪通讯技术的另一大发明是运用人造卫星进行通讯。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2年,美国发射成功第一颗通讯中继卫星,1963年又成功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目前,全球已有几十颗通讯卫星为全世界提供通讯业务,特别是跨洋通讯业务。

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互联网的发明。互联网又称因特网,是从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署的军用“阿帕网”发展而来的。1969年,由美国科学家拉里·罗伯茨提出的“阿帕网”正式建成投入使用。1989年,美国国家基金会以2亿美元的投资把“阿帕网”改建成了含有几万个网站的因特网。目前,在宽带因特网上已经可以传输信息、浏览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信息,可以通可视电话,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

二、航空航天技术

可望而不可即的浩瀚星空曾激起多少人无穷的想象。古代中国有过“嫦娥奔月”的幻想。1942年,德国科学家布劳恩研制成功第一枚液体火箭,飞行距离达到31.9公里。1957年,前苏联用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61年,前苏联用火箭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号”送入太空成功。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两名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1981年,美国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进行了环地球飞行。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目前,全世界已有四五千个空间飞行器在飞行,有400多名宇航员遨游过太空,航天技术因此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技术发明而载入史册。

三、化学合成技术

20世纪又是化学的世纪。20世纪的化学技术发展,对今天乃至今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20世纪化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是一系列新材料的发明。以半导体材料为例,原来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材料主要是硅和锗,因其极其稀缺,制约着半导体的发展。直到1952年,德国科学家威尔克发现锑和铟的化合物具有半导体的性质,才开创了化合物作半导体的新路。1977年,科学家又发现掺杂乙烯块具有导电性,揭开了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新篇章。后来,又发现超导材料,1979年发现了第一个有机超导体,迄今已发现40多种有机超导体。超导材料可以使导电体的电阻完全消失,达到超导电性能,对于发展电子及信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化学技术革命的又一重大发明是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发明。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树脂,因其是具有可塑性的树脂,1930年开发出聚胺树脂,1940年发明了饱和聚树脂、环氧树脂等。1950年发明了聚乙烯、聚丙烯、聚脂树脂,从而使塑料成为一种人类离不开的重要材料。

橡胶是橡胶树的“眼泪”,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由于受产地限制,产量很少。1920年,苏联科学家发明了合成橡胶,二战中,美国科学家用丁二烯和乙烯聚合成了橡胶,从而完全代替了人工种植橡胶。

合成纤维的发明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1903年,科学家迈尔斯发明了可溶于丙酮的纤维,191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聚酰胺纤维(尼龙),1920年发明了醋酸纤维,1934年发明了聚氯乙烯纤维。1958年发明了聚丙烯树脂纤维,1960年发明了高弹性的聚氨基甲酸脂纤维。现在,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已在当代工业和人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达到了难离的程度。

催化合成技术是20世纪化学技术革命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发明的合成氨、硫酸、硝酸等都是通过催化合成技术生产的。1930年,石油炼制中应用了催化技术,以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各种塑料的生产都广泛应用了催化技术。

四、核能利用技术

现在,人们经常为是否应该建设原子能核电站而争论,然而,直到19世纪末,人们还不相信有原子能存在。1930年,科学家已认识到原子是由带正电子的原子核和围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巨大能源的意义。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发现铀元素具有“放射性蜕变”和“人工核反应”两类核能释放过程,从而导致了两类核技术的发明:利用放射性的核辐射技术和控制核反应的核反应堆技术。

1941年,费米受命开展曼哈顿核弹计划研究,研制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指把作为核燃料的铀和铀氧化合物与石墨砖块相间叠垒成堆,故名“反应堆”。1942年12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运行成功,产生了200瓦的功率。1945年,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54年建成了第一座核发电站。

核辐照技术是利用物质的放射性能量改变物性,使物质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性。在工业生产中,利用核辐照可以生产性能良好的产品,如经核辐照的橡胶不易老化,而且提高了抗磨性;辐照后可以缩短喷漆和彩印的固化时间等。在农业方面,核辐照技术主要用于植物育种和杀灭害虫。辐射育种是使用放射性射线引起植物遗传结构的变异,使原有的品种获得一些新的特性,如早熟、矮秆、抗病、优质等,经过选择可育成新品种。辐射灭虫是核射线可以使雄虫不育,从而降低害虫的密度并最终消灭。辐照技术在医疗上应用最广泛的是进行辐照消毒,最重要的应用是对肿瘤的放射性治疗,其原理是利用加速器产生的粒子束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大限度地破坏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杀灭或不再生长。

除了传统的核能技术外,20世纪末期,核能转换技术又大大拓展了核能技术的应用空间。如中子弹技术、电磁脉冲技术等,已成为新的威慑性武器。

五、激光技术

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激光的实质是把电能转变为光能。1960年,美国科学家迈曼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激光器。迈曼激光器是用红宝石作物质材料,加上一个充有氙气的石英闪光灯管,加一个大电容器和一个直流电源。经过40多年的发展,激光已在通讯、电脑、机械、医疗、国防、文化等多方面广泛应用。目前,应用激光技术最主要的是通讯,即光导纤维技术。此外,激光技术还被应用到军事上,制成激光武器,具有无限光明的前景。

5. 1981年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1981年 IBM 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上市 售价2880美元 第一台 IBMPC 采用 Intel 4.77M 的 8088 芯片,仅 64K 内存;采用低分辨率单色或彩色显示器;有可选的盒式磁带驱动器;两个 160KB 单面软盘驱动器。并配置了微软公司的 MS-DOS 操作系统软件。

6.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1971

1971年被誉为“电子游戏之父”的诺兰·布什内尔采用廉价的电子器件,发明了第一台名字叫“乒乓”(Pong)的商业化电子游戏机。

这台机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街机。

1971年,世界第一台街机在美国的电脑试验室中诞生。英文(ARCADE),街机,是一种放在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性的专用游戏机,起源于美国的酒吧。一般常见的街机,基本的形式即由两个部分组成:框体与机版。在街机上运行的游戏叫街机游戏。

街机(Arcade)是置于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性专用游戏机。也可称为大型电玩(在台湾又有俗称作“大台”),起源于美国的酒吧。在街机上运行的游戏叫街机游戏。

1971年,美国的一家电脑实验室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街机",这台名为"COMPUTER SPACE"的游戏机已经具有街机的一些基本特征---投币孔、操作台以及固有的游戏基板,随后,弹珠台以及弹子机系列游戏开始盛行。

7. 1971年第一台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于1971年。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俗称电脑,其准确的称谓应该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其特点是体积小,灵活性大,使用方便。

20世纪6、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以及半导体芯片技术的成熟,每块芯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微处理器与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从而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因为微型计算机出现,计算机也逐渐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走向了家庭。

8. 1973第一台计算机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广阔,便提出要自主研制我国的电子计算机。

  1956年,国家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科研人员开始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消化吸收。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第一部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这部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我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

  103机研制成功后一年多,104机问世,运算速度提升到每秒1万次。1964年,第一部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提升到每秒5万次。随后我国计算机的研发不断加速和升级,并创造着更多的第一。1973年,我国第一部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150机研制成功。紧接着1983年,我国第一部每秒运算亿次级计算机“银河一号”问世,它将我国带入了研制巨型机国家的行列。

  几十年来,中国的计算机从无到有,从跟随到走在世界最前沿。在今年6月17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中,中国以拥有219台超级计算机继续蝉联全球拥有超算数量最多的国家。

9.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70年

一般将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作为计算机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第一代:约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约1959到1964年间。

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人们将这一时代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约1965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这一时代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 这一时代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概念是日本政府于1982年提出的,目标是实现智能计算机。

这一目标至今尚未能直接促进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答案补充 D.运算速度 答案补充 D.运算速度

10. 计算机1970年开始

计算机发展到第四代出现个人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6) 第二代计算机 (1957-1964) 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0) 第四代计算机 (1971至今) 。

微机发展的时代:1971~1977 第一代 4~8位 Intel4004、Intel8008。

1981年8月12日,IBM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这标志着个人电脑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所以计算机发展到第四代出现个人计算机。

11. 1970年的计算机

一,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二,1970年8月17日,苏联发射金星7号,首枚成功登陆金星的探测器。

三,1970年12月16日,《海牙公约》签署。

四,1970年12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