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是哪个省的(丽水市台州市的吗)

丽水是哪个省的(丽水市台州市的吗)

丽水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经118° 41′~ 120° 26′与北纬27° 25′~ 28° 57′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接壤,西北与衢州市接壤,北与金华市接壤,东北与台州市接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面积1.73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户籍人口269.27万(2017) [1]。

丽水历史悠久,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隋朝:皇帝在位的前九年。1949年,溧水区成立。1952年,特区被取消。1963年,恢复溧水区。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1978年,丽水地区行政公署成立。2000年,撤销行政公署制,设立丽水市。

丽水素有“浙江绿谷”之称,生态环境质量浙江省第一,全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居浙江省首位。2005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著名景点有:南明山-东西岩、仙都、畲乡之窗等。

2018年11月,丽水入选“2018中国小康百强城市”,排名第46位。

丽水在秦以前是百越之地。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是“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自有种姓”。

隋炀帝九年(589),建立滁州。明成祖十二年(592年)改为含州。大业三年(607),改为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阔州。农历十四年(779),改滁州。

袁媛十三年(1276),改为滁州路。19年(1359年)改为安南府,后改为州府。

从明景泰三年(1452年)起,州政府辖丽水、龙泉、松阳、缙云、青田、遂昌、清远、宣平、云和、静宁10县。

辛亥革命后,宣彤三年(1911年),滁州军政分署成立。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滁州军政分署,先后隶属瓯海路、溧水,9、6、7行政督察区,辖溧水、松阳、缙云、龙泉、清远、宣平、静宁、云和8县。

1949年10月,溧水区成立。1952年撤销特区,各县划归温州、金华、衢州特区。

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辖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6县。

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

1973年,恢复庆元县。

1978年,丽水地区行政公署成立。

1982年,恢复松阳县。

198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

1986年撤销丽水县,县级设立丽水市。

1990年撤销龙泉县,设立县级龙泉市。

2000年,撤销县级市丽水,建立莲都。

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政公署制,设立丽水市,辖莲都、缙云、青田、云和、松阳、遂昌、庆元六县,景宁自治县,龙泉市另省管理

位置上下文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交界处,市界在北纬27° 25′至28° 57′之间,东经118° 41′至120° 26′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接壤,西北与衢州市接壤,北与金华市接壤,东北与台州市接壤。距省会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122公里。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4]

地形学

丽水市地处浙闽隆起区部分,山脉属武夷山,包括仙霞山、东贡山、括苍山,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分别向西北、西南、东北延伸。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3573座,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244座,其中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峰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江浙两省第一、二高峰。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以中山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中间是中山和河谷盆地。最低点是青田县文溪镇,海拔7米。[4]

气候

丽水在气候区划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置上靠近东海,受海洋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丘陵立体气候的叠加,造就了中国气候养生之乡丽水优越的气候环境。丽水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充沛,雨热同步,气候垂直,类型多样”。全市年平均气温(1981-2010年,下同)17.9℃,1月最低平均气温6.7℃,7月最高平均气温28.4℃。南高北低,最高为青田18.6℃,最低为遂昌17.1℃。历年最高气温43.2℃(现丽水市2003年7月31日),历年最低气温-10.7℃(现缙云1977年1月6日);全市年平均降雨量1598.9mm,全年降雨量的80%出现在3月至9月,6月降雨量最大,为289.1mm,12月降雨量最小,为44.3mm。从南到北大致递减,清远最大1746.8mm,莲都最小1405.8mm全市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6.6天,3月最多,为18.3天,12月最少,为8.3天。各地南部略多于北部,云最多177.1天,莲都最少157.8天。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5.1小时,7月最高为215.6小时,2月最低为84.0小时。各地差别不大,清远最高1729.0小时,遂昌最低1575.1小时。丽水的风速一般较小,盛行东北偏东风。丽水年平均风速在0.8-2.2米/秒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丽水市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气象灾害有很多种。每年都会发生暴雨、台风、寒潮、大雪、低温、大风、冰雹、雷击、高温、干旱等各种气象灾害,极易引发流域洪水、小流域山洪、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次生或衍生灾害。[4]

水文学

丽水

丽水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被称为“六江之源”。平行于水流方向。仙灵山是瓯江和钱塘江的分水岭,东公山是瓯江和闽江、飞云江和塞江的分水岭,括苍山是瓯江和椒江的分水岭。河流两岸地势险峻,江河溪流湍急,河床切割较深,在雨水的作用下水位起伏较大,属于山涧河流。瓯江发源于清苑县与龙泉市交界处的东贡山壶盖尖西北麓,自西向东蜿蜒流去。干流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8%,是全市最大的河流。紧水滩电站水库位于瓯江上游,又称龚贤湖。瓯江中游谭开电站水库南明湖,面积5.6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水域面积。

矿产资源

丽水拥有丰富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建筑用金(银)、铅锌、钼、稀土、叶蜡石、萤石、沸石、高岭土、珍珠岩、陶土、花岗岩、凝灰岩等57种,其中金属矿物25种,非金属矿物30种,苏打矿物2种。共有494个矿床,其中大型矿床13个,中型矿床39个,小型矿床125个,矿点317个。已探明储量和已开采矿产26种,潜在经济价值近千亿元,其中金(银)、钼、叶蜡石、高岭土、沸石储量居全省首位,缙云沸石矿是全国三大沸石矿之一。[4]

水资源

丽水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常规水能资源327.8万千瓦,约占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2004年,静宁县被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2006年11月,丽水市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第一水电城市”。截至2007年底,小水电(5万千瓦以下)总装机容量122.59万千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实现小水电装机过百万的地级市。全市所有县(市、区)都实现了农村水电电气化。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水电站797座,总装机容量251万千瓦,发电量71亿千瓦时(其中农村水电站794座,总装机容量153万千瓦,发电量50亿千瓦时)。“丽水水电”已成为丽水的一张金名片。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水电站811座,总装机容量266.71万千瓦,发电量79亿千瓦时(其中农村水电站807座,总装机容量158.91万千瓦,发电量51亿千瓦时)。[4]

2017年,丽水市水资源总量171.7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减少7.0%;人均水资源7856.42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2.1%。[5]

植物资源

丽水市已知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型真菌4262种,其中种子植物2926种,隶属于175科902属。大型真菌14目51科176属716种;苔藓植物有58科132属295种;蕨类植物有41科,88属,325种。已知野生动物2618种,其中脊椎动物505种,隶属于5纲38目110科304属。昆虫隶属于20目200科2113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4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百山祖冷杉、伯乐树、长吻泽泻、水韭、莼菜、红豆杉、红豆杉变种。南方红豆杉、福建柏、苦瓜树、七子花、鹅掌楸、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中华变种。中华变种。中华变种。中华变种。中华变种。二级保护植物为水青冈。[4]

动物资源

丽水有动物61种,其中华南虎、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黑麂、金雕、白鹳、黄腹雉、白颈雉、鹬、金斑嘴凤蝶等11种,二类保护50种。

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0.19万人,其中城镇82.45万人,农村187.74万人;男性138.82万人,女性131.3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4%和48.6%。全年出生人口33002人,出生率12.24‰;死亡18474人,死亡率6.85‰;自然增长率为5.39‰。[6]

丽水有汉族和47个少数民族。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汉族、畲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蒙古族、回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壮族、满族、水族、佤族、傣族、白族、朝鲜族、瑶族、黎族、藏族、布朗族、佤族。据2015年民族部门统计,全市有少数民族10.32万人,占丽水总人口的3.87%。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利辛、三仁、巫溪、安溪、竹阳、板桥6个畲族乡和老竹畲族镇。少数民族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县(市、区)有莲都、龙泉、云和、遂昌、景宁,畲族人口超过30%的行政村有212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