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哪一位?

清朝被称为“扬州八怪”的八个人中以画竹子闻名的是哪一位?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扩展资料:

郑板桥的竹作品:

1、《兰竹芳馨图》

《兰竹芳馨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画写两山相对,悬崖沟谷之上,兰竹丛生,相对而发,遥相呼应。山石以枯笔写出,几点横皴,便描尽山势之险。

浓墨撇写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郑板桥一向重视诗、书、画结合,以其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此幅中诗画相辅,互为点衬,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2、《兰竹图》

《兰竹图》为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兰竹图》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倾斜峭壁,有拔地顶天、横空出世之势。峭壁上有数丛幽兰和几株箭竹,同根并蒂,相参而生,在碧空迎风摇曳。

《兰竹图》的布局十分严谨,画面石、兰、竹三者组织安排得和谐。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富于变化。三者不分主次,浑然天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