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计算机网络图书简介

高等计算机网络图书简介
最近,一些网友想知道高级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我们从萧边身上学到的。我们已经安排了相关材料与大家分享详情如下。我希望你能参考它!!!

高级计算机网络
高级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深入的,包括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主要领域。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技术算法设计与路由器。高等计算机网络基本上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文献反映了近年来在网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在最新的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试着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在每章的末端供读者参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生课程教材、通讯、网络、等,也可以通过网络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广泛使用。高等计算机网络介绍了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计算机网络研究。高等计算机网络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开发,包括前6章,介绍了主动网络、移动无线网络、应用层网络和p2p系统、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是这些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分析和未来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路由、拥塞控制和网络安全,包括第七至11章,单播路由、组播路由、拥塞控制,介绍了服务质量控制和网络安全。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互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的网络协议机制和算法设计。

第三部分是高性能路由器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包括第十二至15章。路由器是网络互连的关键设备。这部分介绍了路由器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路由查找,数据包分类,和高性能的交换结构和调度算法分析。

目录

前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一部分的开发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1引言

1.2internet的发展过程

互联网在早期美国军事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RPANET)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形成的基础。互联网的起源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互联网的萌芽阶段

1969、预先研究计划局(ARPA),美国国防部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网络。当时,建立网络的目的是为军事需要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当网络的一部分被破坏时,网络的其余部分将很快建立新的联系,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互联网的雏形。

互联网的发展阶段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开始在1985.nsf计划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NSFnet已建立了1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和国家教育科研网,这是一个全国规模的NSFNET,支持科学研究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其他networks.nsfnet连接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教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阿帕网的骨干。在军事(分离ARPANET)1989实施与NSFNET连接,互联网的名称开始被使用。此后,其他部门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互联网,与ARPAnet已解散。

互联网的商业化阶段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互联网,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新的商业化进程,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强大动力。1995,NSFNET停止运营,和互联网是完全商业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1.3大发展趋势

第二章主动网络

2.1引言

2.2主动网络体系结构

主动网络包括大量的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连接的网络节点,不一定是主动节点。从宏观架构分为三层,节点操作系统(节点操作系统)是由活跃的应用程序执行环境和节点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是主动节点的通信带宽节点操作系统的处理功能,在通话界面上EE的本地资源和存储空间,包括输入输出通道的软状态存储,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执行引擎的安全引擎,EE节点操作系统调用接口的节点提供资源,并提供一个编程接口工业执行环境的AA独立,一个节点的操作系统可以有多个接口类似于java EE。语言的EE是相对孤立的,它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执行环境。这不仅可以限制每个EE的节点资源的使用,又保证多个节点的资源可以利用节点的资源,它可以隔离处理和每一个EE守卫。由于网络节点资源无意或恶意利用,积极主动节点的分组干扰正常运行

(我):安全系统

安莎通讯社是一个活跃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由IETF工作推荐的安全。这基本的保障作用,,是安莎架构定义;身体。它指的是任何网络操作的引发剂,如一成员或一组或一个group.ansa成员将安全问题在主动网络分为两个类别:端到端(端到端)通过跳安全跳(跳)安全。安莎社认为逐跳安全最重要的端到端的安全应在节点操作系统级实现。本实用新型具有所有EE操作进行安全检查和统一;缺点是基于主动网络实验平台UNIX通用操作系统加载当前的安全机制,并需要修改操作系统内核,它大大提高了主动网络安全机制的发展困难。

(二)求得的安全系统

骨头是由DARPA资助的互联网研究与一个活跃的网络实验platform.6bone,这是功能上等同于IPv6网络实验平台,用一根骨头,人们可以开展与互联网的帮助worldwide.abone主动网络的研究工作支持两个可执行环境,EE:蚂蚁和ASP。目前在ABone,节点遍布全球,并基于骨头的主动网络安全的研究十分活跃,骨的节点操作系统绝大部分是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和骨头,将安全问题在主动网络分为以下两类:

1,非法活动组对活动节点上合法的AA是一个安全隐患。

2。恶意AA EE和节点操作系统在主动节点的危害。Abone建议逐跳安全可以在网上或在网络守护进程实现(netiod),和端到端的安全是实施EE。优点是安全机制的实现不需要修改操作系统内核;缺点是安全机制需要在每个EE分别实现。

总之,主动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与传统网络相比,但这些优势也使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更加困难。基于主动网络的定义,本文提出了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介绍了模型的功能,并设计了一系列基于网络故障管理技术的基本实现方法

2.3执行环境

2.3.1ants潘

近年来,随着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即个人区域网(PAN)。

PAN的核心思想是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智能互联,形成个性化的信息网络,从计算机网络的角度来看,泛是局域网。从电信网络的角度来看,泛是接入网,人们称之为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泛在家庭和小型办公室应用。它的主要应用包括语音通信网关、数据通信网关、信息家电互连和信息自动交换。

红外数据协会IrDA(红外数据协会)成立于1993,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无线通信连接,有160个成员国在全球范围内,包括计算机和通信硬件参与的厂商、软件和电信公司等。

简单地说,是一种利用红外IrDA的点对点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技术的成熟,其主要技术优势:

*无需申请特定频率许可证。在目前缺乏频率资源和增加使用信道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重要。

*具有移动通信equipment.hp要求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推出了一个结合2.5times,8.0times模块应用的专用设备,2.9mm3到5.3times,13.0times和8.8mm3;同技术相比,耗电量也最低。

*传输速率在微微网(piconet)最适合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由于点对点的连接,数据传输不干扰率为16MB /。

除了自身的技术特点,IrDA的市场优势也很明显。目前,有利用红外线技术在世界上5000万个设备,仍以50%的速度增长的一年,95%的笔记电脑安装了IrDA接口。在成本方面,红外发光二极管和接收其他部件都远比一般的RF组件便宜。IrDA端口的成本低于5美元,如果速度要求不高,他们甚至可以低于1.5美元,这相当于1 / 10的现有蓝牙产品。

面对其他技术的挑战,IrDA并没有停滞。从原来的FIR除了传输速率(红外)4mb / S的最新红外端口的16mb /标准,接收角度也从30度扩展到120度。这样,随着低功耗红外接口的键盘鼠标,体积小,移动度有一个基本的技术保障。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图形文件数量的增加,红外高速数据传输的优势,如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的图形处理设备更为明显。

然而,IrDA也有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首先,IrDA是一种传输技术,即设备两IrDA端口之间如果传输数据,中间不堵塞,很容易实现的两个设备之间,但在许多电子设备必须调整和对方的位置,这也是蓝牙和HomeRF打败IrDA技术在未来的超级法宝。其次,对红外线装置,红外LED的核心部件,是不是一个非常耐用的设备。它不适用于扫描仪、数码相机和不经常使用的其他设备,但如果你使用红外端口连接到互联网的规律,你可能很快就会被重载。

2.3.2smartpackets

2.3.3switchware

2.3.4其他相关工作

2.4节点操作系统

2.4.1节点操作系统的接口定义

2.4.2节点操作系统实例1mdash;mdash;侦察

2.4.3节点操作系统实例2mdash;mdash;亚诺什

2.4.4节点操作系统实例3mdash mdash;放大器;

2.4.5节点操作系统实例4mdash;mdash;routerplugins

2.5主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与主动节点安全机制

2.6主动网络应用

可靠组播的2.6.1主动网络支持

2.6.2主动拥塞控制

2.6.3可编程任意广播PAMcast

2.6.4多对一通信康卡斯特

2.7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工具书类

第三章移动AdHoc网络

3.1引言

3.2移动IP入门

3.2.1移动IPv4的功能实体

2.2移动IPv4的基本工作机制

3.2.3移动IPv4的问题

3.2.4 mobile IPv6

移动IP技术充分利用了IPv6的便利性和优势,实现了移动IP,即移动IPv6技术。

它是IPv6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方向之一。移动终端在三层网络切换中必须保持通信畅通。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transparenc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that is, the network layer recognition mdash of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mdash and IP addresses remain unchanged.The Internet routing mode chooses route according to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of the network layer, and sends the data packet to the network where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is, so as to arrive at the node represented by the destination address.Network layer movement must solve the IP address that can be reached at the current location of the node in the routing node, while the entire IP address is used throughout th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Mobile IPv6 solves this problem skillfully.

移动IPv6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点,用于在网络层运动中连续解决通信。

(1)定义了家庭地址,上层通信应用程序使用家庭地址,以确保应用程序的移动透明性。

(2)定义转发地址,从现场网络获得转发地址,保证了现有路由模式下的通信可达性。

(3)映射主页地址和转发地址。建立了上层应用中使用的网络层标识符与网络层路由中使用的目的标识符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工作流程可以总结如下:

当移动节点处于归属网络段时,它按照传统的路由技术与通信节点通信,不需要移动IPv6。

当移动节点移动到外地链路,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保持不变,和一个临时的IP地址(即转发地址)得到。移动节点向家乡代理映射的地址和转发地址。通信节点和移动节点的通信仍然使用移动节点的家庭地址、数据包发送到移动节点的归属网络;家乡代理截获这些数据包将被转发到移动节点的地址和护理根据映射关系已经通过隧道获得。移动节点可以直接与通信节点通信。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三角路由过程。

移动节点还将通知家乡地址和转发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通信节点。当通信节点知道移动节点的转发地址时,它可以直接将包转发到转发地址所在的网段,这样通信节点和移动节点就可以直接通信,这个通信过程也称为路由优化通信过程。

3.2.5微运动(微移动)

3.3移动环境下的多播

3.3.1移动环境下的IP组播的调查

3.3.2移动组播协议的研究现状

3.3.3移动环境中可靠组播

对3.4adhoc网络简介

3.4.1adhoc网络的基本特征

对3.4.2adhoc网络结构

在3.4.3adhoc网络MAC层

随着互联网3.4.4adhoc网络互连

在3.5adhoc网络路由技术

在3.5.1manet单播路由

对3.5.2manet广播协议

在3.5.3manet组播

3.6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工具书类

第四章网络

4.1引言

4.2种光网络中的公共术语

4.2.1弹性覆盖网络

4.2.2服务覆盖网络

4.2.3面向服务网络

4.2.4基于QoS的体系结构基于覆盖网络

4.2.5服务承载网

4.3应用层组播

4.3.1应用层组播的分类

4.3.2基于应用层组播策略基于Mesh网络

4.3.3基于树的应用层组播策略

4.3.4策略基于隐式组播转发的拓扑结构

4.3.5的应用层组播协议的比较

4.4层应用层网络路由问题研究

4.5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工具书类

第五章p2p系统原理

5.1引言

5.2p2p技术的主要应用,

5.3p2p的组织结构

5.3.1p2p和覆盖网络

5.3.2具有结构化P2P网络

5.3.3非结构化P2P网络

5.4种典型p2p系统分析

5.4.1bittorrent

5.4.2emule

5.4.3迅雷

5.4.4pplive

5.5p2p交通管理

5.5.1p2p的流动特性

5.5.2p2p流量识别

对5.5.3p2p交通管理手段

5.5.4p2p交通综合管理方案

在5.6p2p系统信誉机制

在5.6.1对等网络信誉机制的基础

5.6.2声誉机制的目标和基本的研究方向

5.6.3典型的声誉机制

5.7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工具书类

第六章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

6.1引言

6.2下一代互联网及其主要技术挑战

6.2.1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基本特征

6.2.2ipv6和下一代互联网

6.2.3主要技术挑战的下一代互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在6.2.4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国外下一代互联网的6.3大研究进展

6.3.1全球IPv6的大规模网络测试网络的发展

6.3.2ipv6及其相关技术标准发展迅速

基于Internet的6.3.3基本理论和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3.4新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计划,在美国,发现和格尼

在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6.4的研究进展

6.4.1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及其在网络实验

6.4.2参与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研究

6.4.3攻关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

6.4.4探索的下一代网络架构的基本理论

6.5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工具书类

Internet第二部分的路由、拥塞控制与安全

第七章因特网单播路由

7.1引言

7.2internet路由体系结构和路由算法

7.2.1internet的结构特点

对7.2.2internet路由结构

7.2.3路由算法的分类

7.3internet域路由协议

7.3.1路由信息协议

7.3.2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7.4internet域间路由协议BGP

对7.4.1边界网关协议BGP协议简介

在7.4.2bgp策略路由

7.4.3bgp路由收敛问题

7.4.4稳定路径问题

7.5单播服务质量路由

7.5.1网络模型和QoS度量

概述7.5.2服务质量路由

7.5.3单播QoS路由算法

7.5.4算法的有效性分析

7.5.5qos路由的相关问题

7.6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工作

在7.6.1对本章内容的总结

7.6.2未来发展的

工具书类

第八章互联网组播

8.1引言

8.1.1internet结构

hellip;hellip;

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第三部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