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极高评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就来自《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司马迁的心中,真正重于泰山的便是《史记》,对于他的身体和他所受到的耻辱宫刑,已不足挂齿,他并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史记》。

他在《报任安书》中给朋友任安讲述了写作史记以及受宫刑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苟且活着。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这本书中说:“人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弯腰试图扛起千钧重量,但看起来也像是屈服。”

他的这句话是为司马迁而写,司马迁遭遇宫刑,主要是因为一个人。

司马迁受宫刑是为李陵辨护。

这是一个在英雄的年代发生的悲惨故事。

当时匈奴无疑是汉朝最大的威胁,彼此战战和和,难有信任。出征匈奴也成就像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些杰出的大将军。

李陵就是历史名将李广的孙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陵当时跟随大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李陵声称只需五千步兵就能战胜匈奴,获得了汉武帝的准许,李陵出战后英勇无敌,势不可挡,一次次以少胜多,战果累累,但最后一次受到包围,寡不敌众,无奈投降。

汉武帝听召集官员讨论此事,大家都落井下石,斥责李陵,只有司马迁他认为李陵的战功已经远远超过兵力所能,他一次次击败了敌人,眼下只是深陷绝境,才做出此番选择,凭着李陵历来的人品操守,他绝不会背叛汉朝,投靠匈奴,当下只是权益之计。

当时满朝官员只有司马迁一个人,敢出来为李陵说实话。

汉武帝一听就愤怒了,认为司马迁就是在为李陵的叛变辩护。

因此,下令处死司马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说是处死,但也没有立即执行,因为当时的法律有规定,死刑也有救,第一种办法,就是以50万钱赎身,第二个办法,就是以腐刑代替死刑。

司马迁家境贫寒,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要想不死,只有选择腐刑(宫刑,阉割)。

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刚出狱又升官了,而且升的官职还不小,是中书令。

但是司马迁并不看重这个官职,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著述《史记》上。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他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司马迁知道当时世人都在嘲笑他的懦弱,笑他苟且偷生,但是当一个人明白了,活着的价值,不止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后人留下什么,想死很容易,既然人生有一死,为什么不死的有价值。

有些人的伟大并不是伟大在当时的时代,而是在千秋万代,被后世久久传颂。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忍辱苟活只为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